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英國前首相"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裡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
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朋友聽後,陷入了沉思中......
喬治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國首相的位置。
「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多麼經典的一句!從昨天的風雨裡走過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晦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
我們需要總結昨天的失誤,但我們不能對過去了的失誤和不愉快耿耿於懷,因為傷感也罷,悔恨也罷,都不能改變過去,不能使你更聰明、更完美。
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懷舊包袱,為逝去的流年傷感不已,那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和未來。
追悔過去,只能失掉了現在;失掉現在,哪有未來!正如俗話所說,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住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忘記,不要沉湎於懊惱、後悔之中,一直往前看。
時光一去不復返,每天都應盡力做完當天該做的事,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
記得當代大提琴演奏大師帕波羅.卡薩爾斯在他九十三歲生日那天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我在每一天裡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
目前分類:成功 (64)
- Jun 23 Sat 2007 19:36
【成功】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 Jun 23 Sat 2007 19:36
【成功】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英國前首相"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住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裡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
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朋友聽後,陷入了沉思中......
喬治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國首相的位置。
「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多麼經典的一句!從昨天的風雨裡走過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晦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
我們需要總結昨天的失誤,但我們不能對過去了的失誤和不愉快耿耿於懷,因為傷感也罷,悔恨也罷,都不能改變過去,不能使你更聰明、更完美。
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懷舊包袱,為逝去的流年傷感不已,那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和未來。
追悔過去,只能失掉了現在;失掉現在,哪有未來!正如俗話所說,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住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忘記,不要沉湎於懊惱、後悔之中,一直往前看。
時光一去不復返,每天都應盡力做完當天該做的事,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
記得當代大提琴演奏大師帕波羅.卡薩爾斯在他九十三歲生日那天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我在每一天裡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
- Jun 23 Sat 2007 19:34
【成功】創造自己的貴人緣!
隨時留意您身邊的人,不管家人或主管或朋友或同學,有時您的敵人
都有可能是您人生中貴人唷!!
創造自己的貴人緣!
採訪.撰文 / 鄭君仲 jeffery.cheng@managertoday.com.tw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6月號
可以在你職涯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人、能夠適時給你幫助或指引的人,就是你的貴人。擁有貴人不需要被動等待,可以主動去尋找、創造、經營,借重貴人的經驗與力量,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奇異(GE)前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或許是當今最具聲望的商業領袖。他領導奇異的20年中,將這隻「大象」做了徹底的改造,不但讓奇異股價翻漲30倍,更讓它成為全球最受尊崇的企業。威爾許也因此被《財星》(Fortune)雜誌稱為「20世紀最佳經理人」。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精明幹練、自信過人的威爾許,卻認為他輝煌的事業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在工作生涯中遇到的貴人。「貴人似乎總會在我的身旁出現,扶持我、鼓勵我,」威爾許在他的自傳《jack》中這麼說。 奇異威爾許, 也須要有貴人相助 威爾許剛進奇異工作時,曾經因為奇異的小氣作風與加薪問題而遞出辭呈。但當時威爾許的上司魯本.賈多福(Reuben Gutoff)相當賞識他,邀請他共進晚餐來加以挽留。席間賈多福答應為威爾許提高加薪幅度,更重要的是,願意支持他不受官僚體制的影響。賈多福的心意讓威爾許大受感動,因此決定繼續為奇異打拚。
威爾許的另一個貴人,則是他在產品事業群工作時的主管查理.李德(Charlie Reed)。 1963年威爾許曾因為進行化學實驗不慎,差點炸掉整棟工廠大樓。當威爾許向李德報告時,本身是化工專家的李德沒有痛罵威爾許,反倒以理性的態度幫助他解決問題、為他打氣,不僅讓威爾許在奇異的前途沒有受到影響,也讓威爾許學習到領導者應有的風範。 奇異前副董事長赫姆.魏斯(Herm Weiss),更是威爾許心中非常重要的貴人。魏斯與威爾許無話不談,也一直協助向來有話直說的威爾許和奇異的高層溝通。甚至在過世前,魏斯還不忘向當時的董事長瑞吉納·瓊斯(Reginald Jones)推薦威爾許是「奇異裡頭真正有前途的人」。 「我無論到哪裡,似乎總能找到良師益友,」威爾許強調,「若非這些人鼎力相助,或許傑克·威爾許這個傢伙會一輩子沒沒無聞。」 威爾許的故事,正好點出了「貴人」的重要性。
因為就算是威爾許這麼優秀聰明的領導者,也會有需要貴人相助的時候,更何況是一般人?所以,貴人可說是個人事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職場中沒有人不需要貴人,」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更如此強調。 不過,有些人對「貴人」這個名詞卻有一種迷思,認為貴人就是有權有勢的人,貴人往往可遇不可求,但這並非貴人的真正面貌。對於職場工作者來說,貴人其實就是威爾許所謂的「良師益友」。換句話說,在你所認識的人脈中,可以在你職涯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人,能夠適時給你幫助或指引的人,就是你的貴人。
與其單打獨鬥, 不如善用良師益友
從管理、領導的角度來看,建立人脈、發掘貴人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在《第三意見》(The Third Opinion)一書裡,作者賽─妮可.喬妮(Saj-nicole A. Joni)就指出,現代的企業主管要能懂得找尋適當的專家、顧問或導師,和他們建立情誼,並善用這些人的智慧和協助,「領導需要資源……經過充分發展而完整的人際關係,無疑是威力強大的領導資源,」喬妮分析。 但要擁有貴人,其實不需要被動等待,可以主動去尋找、去創造、去經營。 知名企業顧問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在他的暢銷書《80/20法則》(The 80/20 Principle)中建議讀者,可以試著擬一份「盟友名單」。「這些人是你需要重視的人,是你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柯克指出,擬出盟友名單後,要設法和他們建立5種屬性的關係:「喜歡對方」「互相尊重」「分享經驗」「有福同享」「互相信賴」。當這些關係建立了,這些盟友就成為你的潛在貴人,「他們能適時地提供你所需的幫助,與你一起謀求共同利益。」
所以,一個人在職場中是否能有貴人相助,其實最大的決定因素就是自己的努力。「懂得用正確方式去拓展人際關係的人,絕對可以找到貴人,」經緯智庫公司(MGR)總經理許書揚強調。 要獲得貴人的相助和忠告,亂拉關係、逢迎拍馬只會得到反效果,必須要用心去培養、去經營。如果可以努力建立個人品牌,展現良好的工作精神和專業形象,並且以大方無私、正面樂觀的態度去建立、維繫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必然能夠提升自己的「貴人緣」,貴人自然就會出現在你身邊。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曾經對被列入《美國名人錄》的成功人士做過一項問卷調查,請他們歸納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結果發現有高達85%的受訪者將「良好的人際關係」列為第一位。由此可見,獨來獨往、單打獨鬥只會讓自己舉步維艱,能夠獲得他人的協助才是成功的重要關鍵。所以請記住,懂得布建正面的人際關係,並借重貴人的經驗、力量,絕對可以讓自己的視野、成就更上一層樓!
- Jun 23 Sat 2007 19:34
【成功】創造自己的貴人緣!
隨時留意您身邊的人,不管家人或主管或朋友或同學,有時您的敵人
都有可能是您人生中貴人唷!!
創造自己的貴人緣!
採訪.撰文 / 鄭君仲 jeffery.cheng@managertoday.com.tw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6月號
可以在你職涯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人、能夠適時給你幫助或指引的人,就是你的貴人。擁有貴人不需要被動等待,可以主動去尋找、創造、經營,借重貴人的經驗與力量,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奇異(GE)前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或許是當今最具聲望的商業領袖。他領導奇異的20年中,將這隻「大象」做了徹底的改造,不但讓奇異股價翻漲30倍,更讓它成為全球最受尊崇的企業。威爾許也因此被《財星》(Fortune)雜誌稱為「20世紀最佳經理人」。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精明幹練、自信過人的威爾許,卻認為他輝煌的事業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在工作生涯中遇到的貴人。「貴人似乎總會在我的身旁出現,扶持我、鼓勵我,」威爾許在他的自傳《jack》中這麼說。 奇異威爾許, 也須要有貴人相助 威爾許剛進奇異工作時,曾經因為奇異的小氣作風與加薪問題而遞出辭呈。但當時威爾許的上司魯本.賈多福(Reuben Gutoff)相當賞識他,邀請他共進晚餐來加以挽留。席間賈多福答應為威爾許提高加薪幅度,更重要的是,願意支持他不受官僚體制的影響。賈多福的心意讓威爾許大受感動,因此決定繼續為奇異打拚。
威爾許的另一個貴人,則是他在產品事業群工作時的主管查理.李德(Charlie Reed)。 1963年威爾許曾因為進行化學實驗不慎,差點炸掉整棟工廠大樓。當威爾許向李德報告時,本身是化工專家的李德沒有痛罵威爾許,反倒以理性的態度幫助他解決問題、為他打氣,不僅讓威爾許在奇異的前途沒有受到影響,也讓威爾許學習到領導者應有的風範。 奇異前副董事長赫姆.魏斯(Herm Weiss),更是威爾許心中非常重要的貴人。魏斯與威爾許無話不談,也一直協助向來有話直說的威爾許和奇異的高層溝通。甚至在過世前,魏斯還不忘向當時的董事長瑞吉納·瓊斯(Reginald Jones)推薦威爾許是「奇異裡頭真正有前途的人」。 「我無論到哪裡,似乎總能找到良師益友,」威爾許強調,「若非這些人鼎力相助,或許傑克·威爾許這個傢伙會一輩子沒沒無聞。」 威爾許的故事,正好點出了「貴人」的重要性。
因為就算是威爾許這麼優秀聰明的領導者,也會有需要貴人相助的時候,更何況是一般人?所以,貴人可說是個人事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職場中沒有人不需要貴人,」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更如此強調。 不過,有些人對「貴人」這個名詞卻有一種迷思,認為貴人就是有權有勢的人,貴人往往可遇不可求,但這並非貴人的真正面貌。對於職場工作者來說,貴人其實就是威爾許所謂的「良師益友」。換句話說,在你所認識的人脈中,可以在你職涯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人,能夠適時給你幫助或指引的人,就是你的貴人。
與其單打獨鬥, 不如善用良師益友
從管理、領導的角度來看,建立人脈、發掘貴人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在《第三意見》(The Third Opinion)一書裡,作者賽─妮可.喬妮(Saj-nicole A. Joni)就指出,現代的企業主管要能懂得找尋適當的專家、顧問或導師,和他們建立情誼,並善用這些人的智慧和協助,「領導需要資源……經過充分發展而完整的人際關係,無疑是威力強大的領導資源,」喬妮分析。 但要擁有貴人,其實不需要被動等待,可以主動去尋找、去創造、去經營。 知名企業顧問理查·柯克(Richard Koch),在他的暢銷書《80/20法則》(The 80/20 Principle)中建議讀者,可以試著擬一份「盟友名單」。「這些人是你需要重視的人,是你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柯克指出,擬出盟友名單後,要設法和他們建立5種屬性的關係:「喜歡對方」「互相尊重」「分享經驗」「有福同享」「互相信賴」。當這些關係建立了,這些盟友就成為你的潛在貴人,「他們能適時地提供你所需的幫助,與你一起謀求共同利益。」
所以,一個人在職場中是否能有貴人相助,其實最大的決定因素就是自己的努力。「懂得用正確方式去拓展人際關係的人,絕對可以找到貴人,」經緯智庫公司(MGR)總經理許書揚強調。 要獲得貴人的相助和忠告,亂拉關係、逢迎拍馬只會得到反效果,必須要用心去培養、去經營。如果可以努力建立個人品牌,展現良好的工作精神和專業形象,並且以大方無私、正面樂觀的態度去建立、維繫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必然能夠提升自己的「貴人緣」,貴人自然就會出現在你身邊。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曾經對被列入《美國名人錄》的成功人士做過一項問卷調查,請他們歸納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結果發現有高達85%的受訪者將「良好的人際關係」列為第一位。由此可見,獨來獨往、單打獨鬥只會讓自己舉步維艱,能夠獲得他人的協助才是成功的重要關鍵。所以請記住,懂得布建正面的人際關係,並借重貴人的經驗、力量,絕對可以讓自己的視野、成就更上一層樓!
- Jun 06 Wed 2007 15:15
【成功】十種保持記憶力超群的方法
好的記憶力是你所能擁有的最寶貴、最有用的財富之一。但是,正像你不能指望每天坐在電腦前面還能減肥10公斤一樣,你也不能指望不付出努力就能保持一個好的記憶力,下面是十種保持記憶力的方法:
1. 吃有益於大腦的食品:尤其是綠色蔬菜和水果。
2. 鍛鍊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供血充足的身體,記憶力也會跟上的。
3. 玩智力遊戲可以有效的刺激腦細胞:多玩玩棋類、字謎或是數字遊戲都不錯。
4. 多讀書:經常拿起書本,閱讀上一兩章,然後試著回憶你閱讀的內容,這也許是最有效的記憶訓練方式。
5. 試著喝一些咖啡:不只能夠提神,研究也表明咖啡因含有能夠提高記憶力的成分,同樣綠茶和紅茶也有助於記憶力增長。
6.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總是能記住我們所喜歡的東西。
7. 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在大腦的保養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記憶力衰退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睡眠。
8. 多多重複:當學到新的信息時,多多的重複它。
9. 聽聽音樂:音樂不只能幫助喚起過去的回憶,還能刺激你的大腦活動。
10. 與別人分享你的知識:在分享的過程中你的記憶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何況分享帶給你的樂趣可不只這些喲。
- Jun 06 Wed 2007 15:15
【成功】十種保持記憶力超群的方法
好的記憶力是你所能擁有的最寶貴、最有用的財富之一。但是,正像你不能指望每天坐在電腦前面還能減肥10公斤一樣,你也不能指望不付出努力就能保持一個好的記憶力,下面是十種保持記憶力的方法:
1. 吃有益於大腦的食品:尤其是綠色蔬菜和水果。
2. 鍛鍊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供血充足的身體,記憶力也會跟上的。
3. 玩智力遊戲可以有效的刺激腦細胞:多玩玩棋類、字謎或是數字遊戲都不錯。
4. 多讀書:經常拿起書本,閱讀上一兩章,然後試著回憶你閱讀的內容,這也許是最有效的記憶訓練方式。
5. 試著喝一些咖啡:不只能夠提神,研究也表明咖啡因含有能夠提高記憶力的成分,同樣綠茶和紅茶也有助於記憶力增長。
6.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總是能記住我們所喜歡的東西。
7. 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在大腦的保養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記憶力衰退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睡眠。
8. 多多重複:當學到新的信息時,多多的重複它。
9. 聽聽音樂:音樂不只能幫助喚起過去的回憶,還能刺激你的大腦活動。
10. 與別人分享你的知識:在分享的過程中你的記憶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何況分享帶給你的樂趣可不只這些喲。
- May 06 Sun 2007 02:17
【Book】奈思比的11個未來定見
【遠見雜誌】第245期
如何面對未來《2000年大趨勢》作者奈思比 給你11個未來觀念
作者∣奈思比 攝影∣遠見資料 2006-11-07
未來從何開始?圖像又是如何?要預測未來及適應全球化的變局,有沒有可依循的法則邏輯?以《2000年大趨勢》等暢銷書的成績,躋身趨勢大師行列的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推出新作《MIND SET——奈思比給你11個未來定見》,由《遠見》獨家取得書摘,告訴你11個最佳態度,迎向未來。
Mind Set 1 萬事,多不變
2006年8月8日,亞馬遜網路書店條列的書目中有5萬6170本書的書名中有「變」(change)這個字;1萬1195本書的書名中有企業變革(business change)這個詞;另外有2404本書的書名有「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這個詞。數不清的報紙、雜誌及24小時新聞頻道,幾乎是把整個地球上的事物全翻過了一遍,鼓吹一切都在變化中。變得這麼多又快,誰能趕得上?
沒人趕得上。別擔心。
行動電話透過上網來看電視或來電顯示;一脫衣服,浴缸就自動注水;或是飢腸轆轆時,冰箱門就自動打開,這些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做我們要做的事,讓做事更輕鬆、快速、廣泛與持久,但生活的實質並未改變。我們照樣上學、結婚、生子、送孩子上學,儘管所謂的教改吹擂得沸沸揚揚,但基本的學習並未改變(天曉得)。家、家人與工作,是最大的常數。
不管你蒐集的是什麼資料,在分辨實際與明顯的變化、基本變動與一時流行時,請記住,在世界的歷史中,多數事物是不變的。注意分辨:
● 基本要素,還是無謂粉飾;
● 中心本質,還是操作技巧;
● 大勢所趨,還是一時流行;
● 創新突破,還是精進改善。
Mind Set 2 未來,從現在開始
靠著掃描地平線去探知未來,恐怕沒什麼幫助。最簡單又實用的一個原則,就是專注於現在,就能預見未來;每一個考量都要根據現在的情況。
如果你想找到世界上的標竿事件,你就得從遠處觀察;你不抽離的話,就會被一時的流行所蒙蔽。趨勢本身不常發生變動,但是定著於其間的一時流行,卻一直會激發變化,「五分鐘熱度」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揭開未來面紗的最佳知識來源是報紙,報紙報導的都是現實情況。許多人都說:「報紙是歷史的初稿,」形容得極貼切。看報紙,就好像先行閱讀百年後的歷史。當然,我們要看的不是個人意見,而是事件的紀錄與結果。
社會上各種社會議題,彼此互相競爭來爭取大眾的注意,以占有議題市場的一席之地。社會同人一樣:一個人在特定時間,只能注意一定數量的問題或議題;正如同一個社會在特定時間,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議題一樣。社會對議題的篩選,就集體反應在新聞版面上。
要能夠成功洞悉未來,我們需要掌握旁觀者清的原則。
Mind Set 3 統計數字,不輕忽
2006年1月28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瑞士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一場叫好的演說中表示:「全球一定得努力許一個乾淨能源的未來,以避免另一個冰河期的開始。」
沒多久,2006年2月4日,美國礦物管理能源報告公布:「北極熊的死亡強烈顯示出全球暖化的影響,美國礦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員指出,愈來愈多的北極熊溺斃,顯示暖化效應已影響到北極冰帽。」
在這些互相矛盾的論述與建議中,有時真不知該信誰的環境論點。
壞事往往流傳多時。統計數字會變化,特別是災害且各方政治力介入時,相關數字改變得更多。當災害發生初期,高或低的死傷數字並不可信,最好是等到可靠消息回報。
2005年侵襲紐奧爾良的卡翠娜颶風,最初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萬人,有的媒體報導最後死亡人數能高達10萬人。如今我們知道死亡人數是1000人,夠駭人的吧。
人類的天性,往往就是將資訊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要請你自己問自己,你可以找到像是棒球或籃球一樣的,信得過的參考數字嗎?如果這些數字不能比較的話,你至少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資訊的正確性與相關性。這些都是瞭解現在所應走的方向,也是瞭解未來的第一步。
Mind Set 4 不求對,豁然開朗
許多人都嘗試去解釋愛因斯坦的天才。哈佛智商專家賈德納(Howard Gardner)相信,愛因斯坦發現了這麼多的大自然祕密,是因為他從未失去赤子之心,並稱他為「恆童」(eternal child)。
當然,愛因斯坦並不擔心他的理論會不被認同。他在1911年寫信給他的同事朱立爾斯(William Julius)提到:我相當清楚自己的理論是建構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我所選擇的道路可能是錯誤的,但不試怎會知道呢?
如果你覺得就快要有重大發現時,一定會急於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但鞭策愛因斯坦的是他那想發現的熱情,而不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幾十年來,大家幾乎公認潰瘍是因為壓力、抽菸與飲酒所造成。但兩位澳洲醫生華倫(Robin Warren)與馬歇爾(Barry Marshall),他們認為潰瘍是由當時尚不為人知的一種菌株所造成。
1983年,馬歇爾以抗生素成功治療潰瘍患者。2005年10月,華倫與馬歇爾醫生,因為發現潰瘍菌,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總共花了十年多的時間,醫界才接受以抗生素取代抗胃酸藥物來治療潰瘍的理論。想想醫界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所投入的成本與精神有多大啊!
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父母是對的,老師也沒錯,老闆更是英明。我們都見過夫妻大吵大鬧,爭的就是誰對誰錯,但爭議的問題本身往往被忽略掉了。
若是你能拋開偏執,就能感受到正面心態帶來的力量,宛如走在開闊的大地上,視野更廣,行動更自由。
Mind Set 5 未來像一個拼圖
歷史學家往往以事件的直線序列做為基礎,按部就班地解釋歷史。然而,過去、現在與未來,他們是以交互滲透的方式呈現意義。
天才往往從細節著手,這些細節許多人都看得到,卻無法加以連結。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善於發現與連結的箇中好手。
柏林歷史學家,同時也是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所長瑞恩博士(Jurgen Renn)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人說愛因斯坦憑空創造相對論,但其實,他不過是撿現成的罷了。」但這並不會損及愛因斯坦崇高的學術地位。
瑞恩接著說:「問題是,他為何就去撿那個現成呢?說穿了,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物理理論,像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那樣百花齊放;但是,沒有愛因斯坦的慧眼,那些隱蔽的理論也是很難被發現的。」
未來,是結合了可能性、方向性、各種事件、曲折過程、進步,與驚奇的集合體。如果我們想預知未來的模樣,那就沒道理把拼圖放在一直線上。我們必須找到互相吻合、交雜與連結的各小塊。是你自己,決定了未來圖像的大或小。
Mind Set 6 別衝得太快
當新的突破與發明提出,既定的知識被挑戰與質疑時,肯定會出現蜚短流長的妒忌現象。日本人說得直接:「站著的釘子就得挨鎚子打。」
達爾文在1838年發展出物競天擇說。他深信自己的進化論,但也相當清楚物種的嬗變理論與想推翻政府的激進民主分子,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一經發表恐將引發社會動亂。因此他從容不迫地仔細研究,直到發現足夠證據。
一開始先在幾個密友間流傳討論著他的發現。他以精密的研究過程,驗證出最佳的研究成果。1858年6月,他聽說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也有類似發現時,才迫使達爾文發表他的理論。隱忍不發20年後,《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終於在1859年11月22日問世。
即使是最有才華的領導人,也要有人追隨,才能實踐其想法。如果我們帶著自己的願景跑到太前面,把其他人遠遠拋在後面的話,那我們一切努力將白費。
你要走在多前面才適合,並不容易計算,而且會因狀況不同而有差異。在政界,你得走在前面,向追隨者展示你的瞭解與同情。公司領導人則只需稍微走在前頭一點就行了,他們必須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公司業務。
那些想揭示未來的人,幾乎都犯了跑到太前面的錯誤,稍微克制一下,別衝太快了。
Mind Set 7 端出牛肉,抗拒不再
1967年,還在IBM任職的我正要前往泰國待一年。我在泰國開發一個專案,協助泰國東北部地區加速農業發展。
我們想辦法激勵農民種植第三種稻作,並在休耕時種植其他農作。農民拒絕了,而且理由充分。他們瞭解配銷機制,無法應付如此大規模的量產。一旦我們解決了配銷問題,他們立刻接納新的耕種法,收入也隨之增加。
同樣的例子,就是佛斯貝利的背滾式跳躍法,此法一出時,佛斯貝利的教練硬要他改回傳統的跨躍式,因為他挑戰了傳統思惟。然而,新法打破了世界紀錄,同時永遠改變了跳高的跳法。
當然,有時抗拒變革是出於頑固或無知;但是,向前邁進的人不會因為受不了變化而抗拒變革;相反地,人們擁抱變革往往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好處。
請你先問問自己:有什麼報酬?又會損失什麼?統計數字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變革會帶來好處,哪些又是白費心機?抗拒變革,可以是合理的,也可能是頑固的。
請不要低估了大眾,當人們抗拒你的變革時,不是你沒讓他們看到牛肉,就是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抗拒你。
如果是後者,請不要急著罵人,要先找出原因。記住,在我所舉的體育例子中,抗拒變革的是教練,而非球員。
Mind Set 8 心想事,總多遲
電話、電影及收音機等新科技的故事,並沒有多大差異。1870年代,貝爾(Alexander Bell)與葛雷(Elisha Gray)分別設計出可用電訊傳送談話的裝置。到了1880年代,全美約有4萬8000部電話;電話用戶的成長極為快速,到了1910年,大約有550萬具電話使用貝爾系統;到了1924年,已經有1500萬具電話在使用。
但是從19世紀末電話剛問世算起,幾乎花了20世紀整整100年,歐美地區才將電話普及。後續產品加速了電話的推廣,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A)在1939年推出的「影像電話」,在當時實在是太前衛了,一直到最近幾年大家才接受手機的影像螢幕。
以史為鏡可以知長短。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預期的事往往延遲發生。對於新發明,我們總是低估了充分實現概念所需要的時間。生物科技與奈米科技,將需要21世紀剩餘的時間來發展。
事情就是需要時間,而且幾乎是比我們預期的時間來得長。
Mind Set 9 成果來自利用機會,而非解決問題
若想預知未來,請寄希望於機會的把握者,別指望問題的解決者。
當柯達(Kodak)在1990年推出第一部商用數位相機後,數位攝影就開始引領風騷,並將攝影市場帶向另一個全新境界,類比攝影就此淡出市場。2004年,類比相機的市占率已經萎縮到17%,還沒搭上數位列車的廠商,算是玩完了。
缺乏彈性的大型企業,也在失敗之列。錯失機會,要翻身就很渺茫。日本傳統品牌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在相機市場縱橫百餘年,卻在2006年3月31日黯然退出相機市場。尼康(Nikon)相機也好不到哪去,在2006年初已停止生產底片相機。搭上末班車的德國徠卡(Leica),在1998年推出數位相機,多虧股東加碼投資,才不至於倒閉。
如何找到機會呢?機會的尋找者瞭解,只有轉變才有機會;而問題的解決者,只關心昨日之事。
「轉機,轉機,轉變」,才有機會。當人、事、物的關係發生變化時,新的關係會創造出新的需要與欲求,進而提供新的機會。預測未來時,注意那些把握機會的行動派,你自己也要行動。
Mind Set 10 減後再加
減後再加這個觀念,是凱佩爾(Francis Keppel)告訴我的。凱沛爾曾任甘迺迪總統任內的教育局長。1950年代,哈佛校長康能(James Conant)指派他出任教育學院院長。當年哈佛的教育學院聲譽平平,凱沛爾的任務就是要扭轉乾坤。
教育學院教職員習慣多開課程,一來誇大自己的重要性,一來保住飯碗。為了強化課程,凱佩爾定下新規則:除非先刪除一門課,否則不准開新課程。這項規則是希望老師仔細思考新課程的品質與相關性,同時考慮哪一些非強項的課程可以刪除。
「先減後加」的觀念,在體育界儼然制度化。每項體育活動都有人數限制,要加人除非先換掉一個球員。在替換的過程中,球隊才得以逐漸強化(如果換人的決定是正確的話)。企業界未必能做到這點,但多數的情況是「加、加、加」。一直推出新產品,卻不拋棄弱勢產品;一直加人,卻不裁員。
3M的政策是每年推出新產品,並淘汰舊產品。3M的願景是成為業界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以及客戶優先的供應商。3M每年的銷售總額中,30%來自過去四年內所推出的新產品。
Mind Set 11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打著科技大旗的未必就是一項科技,網際網路與行動電話就是兩個最重要例子;它們的重點不在於科技本身。從前,這個世界是沒有行動電話的,學校、研討會、電影院、健身房及超市,都聽不見來電鈴聲。無線科技讓我們能隨時隨地與人聯繫。諾基亞這個最成功的行動電話製造廠的口號是「人際聯繫」(Connecting People)。科技如水一般能載舟亦能覆舟,但還是沒幾個人檢視此一雙面問題。
由於害怕新科技會讓對手占上風,許多公司硬是拚命更新設備。但我們往往著迷於科技,卻忽略了企業的人性面。
IBM360機種是首部大量生產的電腦,在1960年代大賣,因為當時它被認為是每間公司的必備品。那時IBM銷貨員的普遍認知就是客戶要買360,是因為他們出於恐懼、不確定及疑慮,也就是他們過去所說的客戶「懼、變、疑」的心理因素。
「不管對或錯,總得做點事」,這似乎是常見的態度,過去許多錢都花在不能落人後的無謂科技競爭,現在也是一樣。引入新科技時,請自問:什麼會被強化?什麼會減少?什麼會被取代?
延伸閱讀: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 May 06 Sun 2007 02:17
【Book】奈思比的11個未來定見
【遠見雜誌】第245期
如何面對未來《2000年大趨勢》作者奈思比 給你11個未來觀念
作者∣奈思比 攝影∣遠見資料 2006-11-07
未來從何開始?圖像又是如何?要預測未來及適應全球化的變局,有沒有可依循的法則邏輯?以《2000年大趨勢》等暢銷書的成績,躋身趨勢大師行列的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推出新作《MIND SET——奈思比給你11個未來定見》,由《遠見》獨家取得書摘,告訴你11個最佳態度,迎向未來。
Mind Set 1 萬事,多不變
2006年8月8日,亞馬遜網路書店條列的書目中有5萬6170本書的書名中有「變」(change)這個字;1萬1195本書的書名中有企業變革(business change)這個詞;另外有2404本書的書名有「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這個詞。數不清的報紙、雜誌及24小時新聞頻道,幾乎是把整個地球上的事物全翻過了一遍,鼓吹一切都在變化中。變得這麼多又快,誰能趕得上?
沒人趕得上。別擔心。
行動電話透過上網來看電視或來電顯示;一脫衣服,浴缸就自動注水;或是飢腸轆轆時,冰箱門就自動打開,這些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做我們要做的事,讓做事更輕鬆、快速、廣泛與持久,但生活的實質並未改變。我們照樣上學、結婚、生子、送孩子上學,儘管所謂的教改吹擂得沸沸揚揚,但基本的學習並未改變(天曉得)。家、家人與工作,是最大的常數。
不管你蒐集的是什麼資料,在分辨實際與明顯的變化、基本變動與一時流行時,請記住,在世界的歷史中,多數事物是不變的。注意分辨:
● 基本要素,還是無謂粉飾;
● 中心本質,還是操作技巧;
● 大勢所趨,還是一時流行;
● 創新突破,還是精進改善。
Mind Set 2 未來,從現在開始
靠著掃描地平線去探知未來,恐怕沒什麼幫助。最簡單又實用的一個原則,就是專注於現在,就能預見未來;每一個考量都要根據現在的情況。
如果你想找到世界上的標竿事件,你就得從遠處觀察;你不抽離的話,就會被一時的流行所蒙蔽。趨勢本身不常發生變動,但是定著於其間的一時流行,卻一直會激發變化,「五分鐘熱度」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揭開未來面紗的最佳知識來源是報紙,報紙報導的都是現實情況。許多人都說:「報紙是歷史的初稿,」形容得極貼切。看報紙,就好像先行閱讀百年後的歷史。當然,我們要看的不是個人意見,而是事件的紀錄與結果。
社會上各種社會議題,彼此互相競爭來爭取大眾的注意,以占有議題市場的一席之地。社會同人一樣:一個人在特定時間,只能注意一定數量的問題或議題;正如同一個社會在特定時間,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議題一樣。社會對議題的篩選,就集體反應在新聞版面上。
要能夠成功洞悉未來,我們需要掌握旁觀者清的原則。
Mind Set 3 統計數字,不輕忽
2006年1月28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瑞士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一場叫好的演說中表示:「全球一定得努力許一個乾淨能源的未來,以避免另一個冰河期的開始。」
沒多久,2006年2月4日,美國礦物管理能源報告公布:「北極熊的死亡強烈顯示出全球暖化的影響,美國礦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員指出,愈來愈多的北極熊溺斃,顯示暖化效應已影響到北極冰帽。」
在這些互相矛盾的論述與建議中,有時真不知該信誰的環境論點。
壞事往往流傳多時。統計數字會變化,特別是災害且各方政治力介入時,相關數字改變得更多。當災害發生初期,高或低的死傷數字並不可信,最好是等到可靠消息回報。
2005年侵襲紐奧爾良的卡翠娜颶風,最初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萬人,有的媒體報導最後死亡人數能高達10萬人。如今我們知道死亡人數是1000人,夠駭人的吧。
人類的天性,往往就是將資訊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要請你自己問自己,你可以找到像是棒球或籃球一樣的,信得過的參考數字嗎?如果這些數字不能比較的話,你至少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資訊的正確性與相關性。這些都是瞭解現在所應走的方向,也是瞭解未來的第一步。
Mind Set 4 不求對,豁然開朗
許多人都嘗試去解釋愛因斯坦的天才。哈佛智商專家賈德納(Howard Gardner)相信,愛因斯坦發現了這麼多的大自然祕密,是因為他從未失去赤子之心,並稱他為「恆童」(eternal child)。
當然,愛因斯坦並不擔心他的理論會不被認同。他在1911年寫信給他的同事朱立爾斯(William Julius)提到:我相當清楚自己的理論是建構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我所選擇的道路可能是錯誤的,但不試怎會知道呢?
如果你覺得就快要有重大發現時,一定會急於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但鞭策愛因斯坦的是他那想發現的熱情,而不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幾十年來,大家幾乎公認潰瘍是因為壓力、抽菸與飲酒所造成。但兩位澳洲醫生華倫(Robin Warren)與馬歇爾(Barry Marshall),他們認為潰瘍是由當時尚不為人知的一種菌株所造成。
1983年,馬歇爾以抗生素成功治療潰瘍患者。2005年10月,華倫與馬歇爾醫生,因為發現潰瘍菌,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總共花了十年多的時間,醫界才接受以抗生素取代抗胃酸藥物來治療潰瘍的理論。想想醫界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所投入的成本與精神有多大啊!
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父母是對的,老師也沒錯,老闆更是英明。我們都見過夫妻大吵大鬧,爭的就是誰對誰錯,但爭議的問題本身往往被忽略掉了。
若是你能拋開偏執,就能感受到正面心態帶來的力量,宛如走在開闊的大地上,視野更廣,行動更自由。
Mind Set 5 未來像一個拼圖
歷史學家往往以事件的直線序列做為基礎,按部就班地解釋歷史。然而,過去、現在與未來,他們是以交互滲透的方式呈現意義。
天才往往從細節著手,這些細節許多人都看得到,卻無法加以連結。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善於發現與連結的箇中好手。
柏林歷史學家,同時也是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所長瑞恩博士(Jurgen Renn)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人說愛因斯坦憑空創造相對論,但其實,他不過是撿現成的罷了。」但這並不會損及愛因斯坦崇高的學術地位。
瑞恩接著說:「問題是,他為何就去撿那個現成呢?說穿了,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物理理論,像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那樣百花齊放;但是,沒有愛因斯坦的慧眼,那些隱蔽的理論也是很難被發現的。」
未來,是結合了可能性、方向性、各種事件、曲折過程、進步,與驚奇的集合體。如果我們想預知未來的模樣,那就沒道理把拼圖放在一直線上。我們必須找到互相吻合、交雜與連結的各小塊。是你自己,決定了未來圖像的大或小。
Mind Set 6 別衝得太快
當新的突破與發明提出,既定的知識被挑戰與質疑時,肯定會出現蜚短流長的妒忌現象。日本人說得直接:「站著的釘子就得挨鎚子打。」
達爾文在1838年發展出物競天擇說。他深信自己的進化論,但也相當清楚物種的嬗變理論與想推翻政府的激進民主分子,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一經發表恐將引發社會動亂。因此他從容不迫地仔細研究,直到發現足夠證據。
一開始先在幾個密友間流傳討論著他的發現。他以精密的研究過程,驗證出最佳的研究成果。1858年6月,他聽說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也有類似發現時,才迫使達爾文發表他的理論。隱忍不發20年後,《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終於在1859年11月22日問世。
即使是最有才華的領導人,也要有人追隨,才能實踐其想法。如果我們帶著自己的願景跑到太前面,把其他人遠遠拋在後面的話,那我們一切努力將白費。
你要走在多前面才適合,並不容易計算,而且會因狀況不同而有差異。在政界,你得走在前面,向追隨者展示你的瞭解與同情。公司領導人則只需稍微走在前頭一點就行了,他們必須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公司業務。
那些想揭示未來的人,幾乎都犯了跑到太前面的錯誤,稍微克制一下,別衝太快了。
Mind Set 7 端出牛肉,抗拒不再
1967年,還在IBM任職的我正要前往泰國待一年。我在泰國開發一個專案,協助泰國東北部地區加速農業發展。
我們想辦法激勵農民種植第三種稻作,並在休耕時種植其他農作。農民拒絕了,而且理由充分。他們瞭解配銷機制,無法應付如此大規模的量產。一旦我們解決了配銷問題,他們立刻接納新的耕種法,收入也隨之增加。
同樣的例子,就是佛斯貝利的背滾式跳躍法,此法一出時,佛斯貝利的教練硬要他改回傳統的跨躍式,因為他挑戰了傳統思惟。然而,新法打破了世界紀錄,同時永遠改變了跳高的跳法。
當然,有時抗拒變革是出於頑固或無知;但是,向前邁進的人不會因為受不了變化而抗拒變革;相反地,人們擁抱變革往往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好處。
請你先問問自己:有什麼報酬?又會損失什麼?統計數字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變革會帶來好處,哪些又是白費心機?抗拒變革,可以是合理的,也可能是頑固的。
請不要低估了大眾,當人們抗拒你的變革時,不是你沒讓他們看到牛肉,就是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抗拒你。
如果是後者,請不要急著罵人,要先找出原因。記住,在我所舉的體育例子中,抗拒變革的是教練,而非球員。
Mind Set 8 心想事,總多遲
電話、電影及收音機等新科技的故事,並沒有多大差異。1870年代,貝爾(Alexander Bell)與葛雷(Elisha Gray)分別設計出可用電訊傳送談話的裝置。到了1880年代,全美約有4萬8000部電話;電話用戶的成長極為快速,到了1910年,大約有550萬具電話使用貝爾系統;到了1924年,已經有1500萬具電話在使用。
但是從19世紀末電話剛問世算起,幾乎花了20世紀整整100年,歐美地區才將電話普及。後續產品加速了電話的推廣,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A)在1939年推出的「影像電話」,在當時實在是太前衛了,一直到最近幾年大家才接受手機的影像螢幕。
以史為鏡可以知長短。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預期的事往往延遲發生。對於新發明,我們總是低估了充分實現概念所需要的時間。生物科技與奈米科技,將需要21世紀剩餘的時間來發展。
事情就是需要時間,而且幾乎是比我們預期的時間來得長。
Mind Set 9 成果來自利用機會,而非解決問題
若想預知未來,請寄希望於機會的把握者,別指望問題的解決者。
當柯達(Kodak)在1990年推出第一部商用數位相機後,數位攝影就開始引領風騷,並將攝影市場帶向另一個全新境界,類比攝影就此淡出市場。2004年,類比相機的市占率已經萎縮到17%,還沒搭上數位列車的廠商,算是玩完了。
缺乏彈性的大型企業,也在失敗之列。錯失機會,要翻身就很渺茫。日本傳統品牌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在相機市場縱橫百餘年,卻在2006年3月31日黯然退出相機市場。尼康(Nikon)相機也好不到哪去,在2006年初已停止生產底片相機。搭上末班車的德國徠卡(Leica),在1998年推出數位相機,多虧股東加碼投資,才不至於倒閉。
如何找到機會呢?機會的尋找者瞭解,只有轉變才有機會;而問題的解決者,只關心昨日之事。
「轉機,轉機,轉變」,才有機會。當人、事、物的關係發生變化時,新的關係會創造出新的需要與欲求,進而提供新的機會。預測未來時,注意那些把握機會的行動派,你自己也要行動。
Mind Set 10 減後再加
減後再加這個觀念,是凱佩爾(Francis Keppel)告訴我的。凱沛爾曾任甘迺迪總統任內的教育局長。1950年代,哈佛校長康能(James Conant)指派他出任教育學院院長。當年哈佛的教育學院聲譽平平,凱沛爾的任務就是要扭轉乾坤。
教育學院教職員習慣多開課程,一來誇大自己的重要性,一來保住飯碗。為了強化課程,凱佩爾定下新規則:除非先刪除一門課,否則不准開新課程。這項規則是希望老師仔細思考新課程的品質與相關性,同時考慮哪一些非強項的課程可以刪除。
「先減後加」的觀念,在體育界儼然制度化。每項體育活動都有人數限制,要加人除非先換掉一個球員。在替換的過程中,球隊才得以逐漸強化(如果換人的決定是正確的話)。企業界未必能做到這點,但多數的情況是「加、加、加」。一直推出新產品,卻不拋棄弱勢產品;一直加人,卻不裁員。
3M的政策是每年推出新產品,並淘汰舊產品。3M的願景是成為業界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以及客戶優先的供應商。3M每年的銷售總額中,30%來自過去四年內所推出的新產品。
Mind Set 11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打著科技大旗的未必就是一項科技,網際網路與行動電話就是兩個最重要例子;它們的重點不在於科技本身。從前,這個世界是沒有行動電話的,學校、研討會、電影院、健身房及超市,都聽不見來電鈴聲。無線科技讓我們能隨時隨地與人聯繫。諾基亞這個最成功的行動電話製造廠的口號是「人際聯繫」(Connecting People)。科技如水一般能載舟亦能覆舟,但還是沒幾個人檢視此一雙面問題。
由於害怕新科技會讓對手占上風,許多公司硬是拚命更新設備。但我們往往著迷於科技,卻忽略了企業的人性面。
IBM360機種是首部大量生產的電腦,在1960年代大賣,因為當時它被認為是每間公司的必備品。那時IBM銷貨員的普遍認知就是客戶要買360,是因為他們出於恐懼、不確定及疑慮,也就是他們過去所說的客戶「懼、變、疑」的心理因素。
「不管對或錯,總得做點事」,這似乎是常見的態度,過去許多錢都花在不能落人後的無謂科技競爭,現在也是一樣。引入新科技時,請自問:什麼會被強化?什麼會減少?什麼會被取代?
延伸閱讀: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 Apr 03 Tue 2007 03:54
【成功】【哲學】問:粗糙的心智如何變的敏感?
(Krishnamurti,1895-1986)答:
請注意聽這個問題,注意言詞後面的真義。粗糙的心智能變得敏感嗎?如果我說自己的心智是粗糙的,然後我試著去變得敏感;這種努力的本身就是粗糙的。請不要困惑,只要觀察就好。如果我發現自己是粗糙的,但是我不試著去改變它,也不試著去變得敏感,如果我開始試著了解什麼是粗糙,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它---我吃東西時的貪婪、待人的粗魯、我的驕傲、自大、我的習慣及思想的粗野......在這種觀察中,當時的狀態就改變了。
同樣的,如果我是愚笨的而我想變得有智慧,這種去變得有智慧的努力,就是更大形式的愚笨,因為最重要的是去了解愚笨是什麼。不論我如何嘗試變得有智慧,我的愚笨依然存在。
我也許可以得到表面上的學識,我也許可以引經據典,背誦偉大作家的章句,但是基本上我還是愚笨的。如果我觀察並了解生活中的愚笨---我如何對待我的僕人、我的鄰居、窮人、富人及僱員等等,然後這份覺察就會把愚笨粉碎。
你可以試驗一下,看看自己如何對僕人說話,觀察自己對高官是多麼恭敬,對那些不能給你分文的人多麼輕慢。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有多麼愚笨,在這份了解之中,你就會得到智慧和敏銳的感受。你不需要「變得」敏感,一個企圖變成什麼的人,就是醜陋的、不敏感的、租糙的。
上個禮拜和一位專門訓練業務出身的朋友聊天,她教了我許多業務上面的細節,她給我的第一個要完成的目標就是"觀察自我",第二個就是"溝通力"。
最近在業務上面遇到的挫折,讓我需要好好的思考我要如何改善我的缺口,今天在家整理我的一些書籍,剛好看到蘇菲的世界,裡面夾著一張以前大學時代上課的筆記,看到了一篇"問:粗糙的心智如何變的敏感?"竟然和我朋友教我的類似,這也許是老天要給我的一個重大提示。
延伸閱讀:
博客來書籍館>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Apr 03 Tue 2007 03:54
【成功】【哲學】問:粗糙的心智如何變的敏感?
(Krishnamurti,1895-1986)答:
請注意聽這個問題,注意言詞後面的真義。粗糙的心智能變得敏感嗎?如果我說自己的心智是粗糙的,然後我試著去變得敏感;這種努力的本身就是粗糙的。請不要困惑,只要觀察就好。如果我發現自己是粗糙的,但是我不試著去改變它,也不試著去變得敏感,如果我開始試著了解什麼是粗糙,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它---我吃東西時的貪婪、待人的粗魯、我的驕傲、自大、我的習慣及思想的粗野......在這種觀察中,當時的狀態就改變了。
同樣的,如果我是愚笨的而我想變得有智慧,這種去變得有智慧的努力,就是更大形式的愚笨,因為最重要的是去了解愚笨是什麼。不論我如何嘗試變得有智慧,我的愚笨依然存在。
我也許可以得到表面上的學識,我也許可以引經據典,背誦偉大作家的章句,但是基本上我還是愚笨的。如果我觀察並了解生活中的愚笨---我如何對待我的僕人、我的鄰居、窮人、富人及僱員等等,然後這份覺察就會把愚笨粉碎。
你可以試驗一下,看看自己如何對僕人說話,觀察自己對高官是多麼恭敬,對那些不能給你分文的人多麼輕慢。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有多麼愚笨,在這份了解之中,你就會得到智慧和敏銳的感受。你不需要「變得」敏感,一個企圖變成什麼的人,就是醜陋的、不敏感的、租糙的。
上個禮拜和一位專門訓練業務出身的朋友聊天,她教了我許多業務上面的細節,她給我的第一個要完成的目標就是"觀察自我",第二個就是"溝通力"。
最近在業務上面遇到的挫折,讓我需要好好的思考我要如何改善我的缺口,今天在家整理我的一些書籍,剛好看到蘇菲的世界,裡面夾著一張以前大學時代上課的筆記,看到了一篇"問:粗糙的心智如何變的敏感?"竟然和我朋友教我的類似,這也許是老天要給我的一個重大提示。
延伸閱讀:
博客來書籍館>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Apr 02 Mon 2007 23:29
【成功】視野與溝通
主講人:亞都飯店總裁 嚴長壽
1.永遠要記住一句話:再不努力就沒有機會了。
2.如果找別人喜歡做的事,就無法可學到東西,如果找別人不喜歡做的事,將可學習到更多。
3.你要為自己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的機會。
4.人要具有反省的能力及重新思考的思維。
5.要深入一個文化,要先瞭解他們休閒時閒聊的話題。
6.在遇到困難時要具備有三個自我的能力:自我激勵、自我轉換、自我調節。
7.以前是時事造英雄的時代,現在則是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時代。
8.不保護就是一種保護,過度的保護反而是一種傷害。
9.台灣學生未來最大的競爭者:北大及印度人
10.現在已經是一個無界線的地域了,我們不能只把視野放在小小的台灣。
11.不要再等待了,別以為靠政治人物給的保證就可以改變國內環境,我們不應該總是等待,而是要自己尋找機會。
12.台灣的優勢:華語、美食~台灣很有優勢,只是沒有被包裝起來。
13.語言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橋樑。
14.台灣學生應多多參加青年旅遊,以體驗人生,開拓視野,因為台灣學生的視野狹隘了。
15.學生實習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要如何才能在產業中求生存。
16.早晚都要做的事,晚做不如早做。
17.會發生找錯工作的原因就是因為你不認識自己。
18.既然想當管理者,就要從基層做起。理由:(1)管理者最好要有些基本技術(2)可藉認識工作,尋找自己的喜好。
19.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只談今天及昨天的問題,不談未來的問題。(看新聞就知道了)
20.當你永遠都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時,你是失焦的,永遠看不到真相。(像 金門要發展觀光,因以戰地風光為號召,不應學習台北有KTV、酒店等…)
21.溝通就是從異中求同。
22.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連重視形象的政治人物都做不到,一般人想要做到就更不容易了。
23.如果你想跟別人比大,你永遠是小的那一個,比不完的。
24.溝通是必須承認自己的缺點,佩服別人的優點,要做到的是感動別人,而不是藉機詆毀別人。
25.人處在成功時也就是他失敗的開始。
26.人真正的價值觀是要學習安心,不要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27.人的一生中必須學習二件事:(1)當別人給予協助時要給予感恩(2)增養人文素質。
28.藝術是沒有階級也不需代價的。
29.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盡情的體驗人生。
30.曾經有位醫生說過:在台灣學醫科我只學到了技術,當我到國外求學時我才學會了態度。
31.遇到挫折時,要學小妹妹對海星的態度。(在某一個颱風過後,老爺爺看到小妹妹一直在撿東西丟入大海中,喔!原來是海星啊!老爺爺就問了:「小妹妹啊!妳在做什麼呢?」小妹妹就說:「海星因為颱風而漂到岸上了,我要趕快救它,不然它會死。」老爺爺又說了:「小妹妹,地上的海星那麼多,妳是救不完的。小妹妹最後的回答是:「沒關係,因為我只要救了一隻海星,就已經是改變了一隻海星的未來,這對我來說就夠了。」
32.找工作時是要看人家怎麼看妳的,而不是妳怎麼看公司。
33.就算沒工作也不要讓自己閒在家裡等待,可以去參加義工、充實自己…
34.為什麼要去當義工呢?(1)學習一些自己的技能(2)培養與不同類型的溝通的能力。
35.目前全球面對SRAS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36.將來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學歷的競爭,而是經驗的競爭。所以不要擔心自己學歷的不足,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實務經驗很重要。
37.台灣的學生缺乏一個深歷其境的感受,缺乏國際性的體驗,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視野的提升,找到自己的特色再著手去包裝。
38.付出最多的人,也是收穫最多的人。
~共勉之
- Apr 02 Mon 2007 23:29
【成功】視野與溝通
主講人:亞都飯店總裁 嚴長壽
1.永遠要記住一句話:再不努力就沒有機會了。
2.如果找別人喜歡做的事,就無法可學到東西,如果找別人不喜歡做的事,將可學習到更多。
3.你要為自己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的機會。
4.人要具有反省的能力及重新思考的思維。
5.要深入一個文化,要先瞭解他們休閒時閒聊的話題。
6.在遇到困難時要具備有三個自我的能力:自我激勵、自我轉換、自我調節。
7.以前是時事造英雄的時代,現在則是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時代。
8.不保護就是一種保護,過度的保護反而是一種傷害。
9.台灣學生未來最大的競爭者:北大及印度人
10.現在已經是一個無界線的地域了,我們不能只把視野放在小小的台灣。
11.不要再等待了,別以為靠政治人物給的保證就可以改變國內環境,我們不應該總是等待,而是要自己尋找機會。
12.台灣的優勢:華語、美食~台灣很有優勢,只是沒有被包裝起來。
13.語言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橋樑。
14.台灣學生應多多參加青年旅遊,以體驗人生,開拓視野,因為台灣學生的視野狹隘了。
15.學生實習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要如何才能在產業中求生存。
16.早晚都要做的事,晚做不如早做。
17.會發生找錯工作的原因就是因為你不認識自己。
18.既然想當管理者,就要從基層做起。理由:(1)管理者最好要有些基本技術(2)可藉認識工作,尋找自己的喜好。
19.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只談今天及昨天的問題,不談未來的問題。(看新聞就知道了)
20.當你永遠都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時,你是失焦的,永遠看不到真相。(像 金門要發展觀光,因以戰地風光為號召,不應學習台北有KTV、酒店等…)
21.溝通就是從異中求同。
22.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連重視形象的政治人物都做不到,一般人想要做到就更不容易了。
23.如果你想跟別人比大,你永遠是小的那一個,比不完的。
24.溝通是必須承認自己的缺點,佩服別人的優點,要做到的是感動別人,而不是藉機詆毀別人。
25.人處在成功時也就是他失敗的開始。
26.人真正的價值觀是要學習安心,不要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27.人的一生中必須學習二件事:(1)當別人給予協助時要給予感恩(2)增養人文素質。
28.藝術是沒有階級也不需代價的。
29.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盡情的體驗人生。
30.曾經有位醫生說過:在台灣學醫科我只學到了技術,當我到國外求學時我才學會了態度。
31.遇到挫折時,要學小妹妹對海星的態度。(在某一個颱風過後,老爺爺看到小妹妹一直在撿東西丟入大海中,喔!原來是海星啊!老爺爺就問了:「小妹妹啊!妳在做什麼呢?」小妹妹就說:「海星因為颱風而漂到岸上了,我要趕快救它,不然它會死。」老爺爺又說了:「小妹妹,地上的海星那麼多,妳是救不完的。小妹妹最後的回答是:「沒關係,因為我只要救了一隻海星,就已經是改變了一隻海星的未來,這對我來說就夠了。」
32.找工作時是要看人家怎麼看妳的,而不是妳怎麼看公司。
33.就算沒工作也不要讓自己閒在家裡等待,可以去參加義工、充實自己…
34.為什麼要去當義工呢?(1)學習一些自己的技能(2)培養與不同類型的溝通的能力。
35.目前全球面對SRAS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36.將來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學歷的競爭,而是經驗的競爭。所以不要擔心自己學歷的不足,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實務經驗很重要。
37.台灣的學生缺乏一個深歷其境的感受,缺乏國際性的體驗,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視野的提升,找到自己的特色再著手去包裝。
38.付出最多的人,也是收穫最多的人。
~共勉之
- Mar 21 Wed 2007 20:26
【成功】蔡英文成大演講 分享「生存條件」
蔡英文成大演講 分享「生存條件」
·陳亭妤 2006/12/05
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本月1日至成功大學演講「實力,就是未來」,分享求學經驗,並且勉勵成大同學,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能更有國際觀及企圖心,比別人早一步瞭解社會,就比別人更具競爭力。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陳亭妤/台南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於本月1日應邀參加「天下雜誌校園論壇」,至成功大學演講「實力,就是未來」,分享自己的求學經驗,並且勉勵成大同學,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能更有國際觀及企圖心,比別人早一步瞭解社會,就比別人更具競爭力。
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的蔡英文,自認不是「上課一聽就懂」的學生,而是需要回家花時間,才能弄懂老師教的東西。「人家說,如果能夠再年輕一次多好?可是我一點都不想要回到過去,因為求學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痛苦。」蔡英文認為,現在的學生比以前更辛苦,計算機信息發達,國際競爭人才輩出,對手不再局限於台灣,而是整個世界的人才。蔡英文開玩笑說:「我很同情你們,因為你們的前途比我們更坎坷!」
提升視野 接觸不同文化
蔡英文表示,將來的職場任務環境已經跨越全世界,要有接觸不同文化的能力。台灣的企業在世界各地逐漸嶄露頭角,然而當前大家看到的還是「made in Taiwan」的產品,台灣人才在國際上還不夠多。「10年、20年後,在國際上流動的人才,都將會是台灣人」,因此,必須具有跨越國際的世界觀,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跨領域集成 激發思考力
蔡英文認為,現在的教育給了學生太多「用不到的知識」,卻沒有給學生解決問題及求生存的能力。現在學生真正需要的,是跨領域的學科集成,並且通過老師來激起學生思考的慾望。蔡英文指出,國外的許多老師,藉由討論的上課方式來激發學生思考,卻沒有給予任何「正確答案」,為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從困惑中找到答案,解決問題,這也是台灣學生所缺少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做研究生的任務,而台灣的大學生卻未找到任務的原因。」
掌握溝通技巧 表達自己
溝通的技巧,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用不同的邏輯去反擊,或者用相同的邏輯、思考方式和他人溝通。蔡英文笑說:「有時候我在立法院被質詢,如果用不同的邏輯去回答立委的問題,對方會不知道怎麼回應,就放我一馬。」她強調,如果溝通碰到瓶頸,可以換個方式思考,跳脫原有的邏輯,也許事情就會得到解決。另一種溝通類型,就要考驗自己對文字掌握、及表達的能力。多話的人只想說,但不會去觀察別人的心情和表情,不是真正有溝通力的人。蔡英文期許同學,「要當個有想法、有思考力的人,而不要只當一個多話的人。」
保持好奇心 就會充滿動力
對事情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熱情,能夠鞭策自己有前進的動力,學習更多新鮮的事物,也會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如果你失去了對事情的好奇心和熱情,你可能失去了將來再往前走的能力。」但是不能到「好管閒事」的程度,不該知道的事情就不要知道。蔡英文幽默地說:「如果你現在喜歡看蘋果日報,那你可能會有這方面的風險。」
蔡英文認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時,就是審視自己的開端,接著就會有往前走動力。「前面的日子是困難的,而且越來越困難,但是當你回頭看自己所走過的路,你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豐富的,甚至比我們的更有趣。」「Travel as far as you can.」是蔡英文送給成大同學的勉勵,也期許七年級生勇於挑戰,不要怕困難。
- Mar 21 Wed 2007 20:26
【成功】蔡英文成大演講 分享「生存條件」
蔡英文成大演講 分享「生存條件」
·陳亭妤 2006/12/05
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本月1日至成功大學演講「實力,就是未來」,分享求學經驗,並且勉勵成大同學,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能更有國際觀及企圖心,比別人早一步瞭解社會,就比別人更具競爭力。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陳亭妤/台南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於本月1日應邀參加「天下雜誌校園論壇」,至成功大學演講「實力,就是未來」,分享自己的求學經驗,並且勉勵成大同學,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能更有國際觀及企圖心,比別人早一步瞭解社會,就比別人更具競爭力。
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的蔡英文,自認不是「上課一聽就懂」的學生,而是需要回家花時間,才能弄懂老師教的東西。「人家說,如果能夠再年輕一次多好?可是我一點都不想要回到過去,因為求學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痛苦。」蔡英文認為,現在的學生比以前更辛苦,計算機信息發達,國際競爭人才輩出,對手不再局限於台灣,而是整個世界的人才。蔡英文開玩笑說:「我很同情你們,因為你們的前途比我們更坎坷!」
提升視野 接觸不同文化
蔡英文表示,將來的職場任務環境已經跨越全世界,要有接觸不同文化的能力。台灣的企業在世界各地逐漸嶄露頭角,然而當前大家看到的還是「made in Taiwan」的產品,台灣人才在國際上還不夠多。「10年、20年後,在國際上流動的人才,都將會是台灣人」,因此,必須具有跨越國際的世界觀,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跨領域集成 激發思考力
蔡英文認為,現在的教育給了學生太多「用不到的知識」,卻沒有給學生解決問題及求生存的能力。現在學生真正需要的,是跨領域的學科集成,並且通過老師來激起學生思考的慾望。蔡英文指出,國外的許多老師,藉由討論的上課方式來激發學生思考,卻沒有給予任何「正確答案」,為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從困惑中找到答案,解決問題,這也是台灣學生所缺少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做研究生的任務,而台灣的大學生卻未找到任務的原因。」
掌握溝通技巧 表達自己
溝通的技巧,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用不同的邏輯去反擊,或者用相同的邏輯、思考方式和他人溝通。蔡英文笑說:「有時候我在立法院被質詢,如果用不同的邏輯去回答立委的問題,對方會不知道怎麼回應,就放我一馬。」她強調,如果溝通碰到瓶頸,可以換個方式思考,跳脫原有的邏輯,也許事情就會得到解決。另一種溝通類型,就要考驗自己對文字掌握、及表達的能力。多話的人只想說,但不會去觀察別人的心情和表情,不是真正有溝通力的人。蔡英文期許同學,「要當個有想法、有思考力的人,而不要只當一個多話的人。」
保持好奇心 就會充滿動力
對事情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熱情,能夠鞭策自己有前進的動力,學習更多新鮮的事物,也會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如果你失去了對事情的好奇心和熱情,你可能失去了將來再往前走的能力。」但是不能到「好管閒事」的程度,不該知道的事情就不要知道。蔡英文幽默地說:「如果你現在喜歡看蘋果日報,那你可能會有這方面的風險。」
蔡英文認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時,就是審視自己的開端,接著就會有往前走動力。「前面的日子是困難的,而且越來越困難,但是當你回頭看自己所走過的路,你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豐富的,甚至比我們的更有趣。」「Travel as far as you can.」是蔡英文送給成大同學的勉勵,也期許七年級生勇於挑戰,不要怕困難。
- Mar 21 Wed 2007 19:38
【成功】「七年級」的優勢與弱點 透視台灣青年就業力
「七年級」的優勢與弱點 透視台灣青年就業力
2006/08/22 10:39:17
轉貼YAHOO電子報--Career工作趨勢報
表達與溝通能力:哪些地方要加強?
在畢業生焦點團體當中,大部分的受訪者都很快提出,他們在進入職場後感受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發現表達與溝通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一般印象可能認為這一代年輕人「很會說」,但是職場要求的是能夠「有邏輯、有組織、有條理地陳述與表達」,而對於這一點,他們在教育過程中卻很少被有系統地加以訓練與要求,也沒有充分的機會加以練習。
與此相關的是「企劃與簡報的能力」,在校時沒有感受到其重要性,進入職場後才發現這一項技能非常重要,當初在學校時應該盡量抓住各種機會(課堂報告、社團活動、專題計畫等)加以練習。
除此以外,畢業生感到準備相當不足的是「與職場人際關係有關的溝通」,特別是「如何與上司或前輩溝通」,而這可能是造成一些畢業生缺乏穩定度跟抗壓性的重要因素。一位職輔人員指出:
年輕朋友就業出現問題,40%是在人際關係。對於上司、主管,甚至整個組織的企業文化,他不太能夠融入。目前e化之後,學生習慣只在電腦上面做溝通,連坐在隔壁的工作夥伴可能都不是面對面溝通,而是用msn做溝通,人際能力真的是愈來愈薄弱。要怎麼在工作上跟人相處,成為一個很大的挑戰。
穩定度及抗壓性:問題在哪裡?
雇主焦點團體的受訪者普遍認為「穩定度及抗壓性」是這一代大專畢業青年最需要優先強化的能力,他們認為有相當比例的大專畢業生「比較缺乏耐心,遇到挫折與困難也容易放棄」。為什麼會如此?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缺乏職場人際關係的處理技巧,特別是與上司主管及年長同事的溝通及應對進退之道。
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後,經常發現自己面對在學校時相當陌生的人際關係問題,例如如何處理好與顧客的關係,這一點在服務業尤其明顯。另一個問題則是如何處理與主管以及年長同事之間的關係。畢業生一旦缺乏處理能力,就可能成為很大的壓力來源。有一位畢業生提供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經驗:
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滿微妙的,有些主管可能朝令夕改,或者有些人是笑面虎,喜歡在你背後捅一刀……以前在學校打工,我們就會選:這邊的人不好相處,那邊主管太機車,那就不要做。沒關係,反正打工再找就有了。出來工作不一樣,自己的履歷不可能兩三個月就換一份工作。進公司以後,剛開始我會覺得,為什麼主管會這樣對我?他對別人好像都很好,是不是有小圈圈、小組織之類的?以前我在公司,裡面三、四十歲的是一個圈圈,他們每個禮拜有一次午餐的約會,表面上可能跟你非常好,可是你不知道他在背後講你些什麼,你要怎麼樣化解?這些學校根本沒有教啊。然後他捅你一刀,你也在背後捅他一刀,結果大家都受傷,後來我就離職了。
好幾位畢業生指出,步出校門之前固然有同學間的合作經驗,但是相當缺乏職場文化中上司部屬、前輩後進間如何應對進退的經驗與訓練,因此就可能發生一位雇主受訪者所描述的情形:
畢業生即使應徵面試進來了,會發現他們很多在溝通力是有問題的。比如說今天請他們做一個工作,即使遇到問題,他們還是不太懂得怎樣把問題說出來,可能會自己去摸索,或是什麼都不提,最後突然「砰!」一聲,幾天過後就不見了。這是很多企業遇到的狀況。
雖然從雇主的角度來看,這一代年輕人比「四、五年級」更能「直接溝通」,但是這也意味著「七年級」對於「四、五年級」代表的客氣、間接,但充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溝通方式覺得陌生而不知何所適從,甚至成為很大的壓力源。一位畢業生很傳神地描述這種情形:
進入職場後,我發現說,其實我的人際溝通能力不夠。以前我會覺得我人際關係還OK,可是這其實局限在我對同輩、對同學的溝通。但是職場上各種年齡層次的人都有,包括上司,包括大你五六歲的所謂大哥大姐,跟他們的應對進退,絕對是跟在校園裡面,跟同儕、學弟妹、學長那種溝通方式截然不同,那種分寸的拿捏是很微妙的。但是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的課程,是如何與長輩溝通,如何與年長者對話。
第二個原因是對於職場及工作內容的預期與現實差距過大,這或者是由於認識不夠充分,或者是由於缺乏方向感。一位雇主受訪者認為:
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等到要跨進就業了,才去看看說:到底我要做什麼。而且甚至不是去看看要做什麼,而是開始尋尋覓覓,看能不能撞到一個好的機會,然後有一個鐵飯碗,可以做長久。
如果畢業生缺乏職涯規劃與對產業的瞭解,而抱著這種「碰碰運氣」的想法進入職場,就可能由於工作內容的現實與想像之間落差太大,或者等到實際嘗試了以後才知道與自己的性向不合,導致在工作上不穩定,也缺乏積極學習的意願。
針對這一點,一位職輔人員指出,不少大專青年「常常把個人生涯高度的理想化,跟現實有一段落差,這落差造成『強迫性就業』或『失意性就業』的現象——他有就業,但不滿現狀——所以導致現在業界對於新鮮人有負面的看法。」一位畢業生受訪者說:
我們快畢業的時候,學校有上一些課,教我們寫履歷、在面試的時候要穿什麼衣服。可是沒有很充分地讓我瞭解自己的優勢、能力和弱勢,產業的環境和發展,還有我到底應該找怎麼樣的工作。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吧,念XX科也是因為考不好才去念的,那我怎麼知道我以後要做什麼呢?我去XX公司,只是為了錢,就是這樣而已。我覺得如果可以更早知道,自己可以找哪一方面工作的話,可能就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
第三個原因是在家庭與學校教育過程中過度保護,而比較缺乏如何面對挫折以及承擔決策責任的訓練。
一位畢業生受訪者指出,在家庭與學校教育中都很強調要「多給學生機會」,不要給學生太大挫折感,但是社會現實並非如此寬容:
我遇到滿多六字頭,他們面試的時候,都會表達「我有充分的抗壓性」這樣子,可是後來我們舉辦教育訓練,他可能待不到3天,就熬不過,到認證考試的時候,他可能會哭。我覺得抗壓性不足,可能是在念書的時候,因為家裡或老師會給予機會,但其實到外面工作,社會是非常現實的。
一位職輔人員的觀察是:
現在的學生可能在家庭裡面過度被保護,挫折容忍度也低。很多畢業的學生,工作轉換的頻率相當高,挫折容忍力比較不足……很多年輕朋友面臨要做決定的時候,不太知道要怎麼做決定,或許從小到大的決定都是爸爸媽媽做的,他不習慣做決定,所以到了畢業要就業,就不知道要怎樣去做決定。所以決定能力的培養滿重要的,包括如何去承擔做決定的責任。
被動接受指令 Vs.主動解決問題
除了「穩定度及抗壓性」之外,雇主認為大專畢業生準備比較不足的重要核心就業力技能是「發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位語文科系的畢業生也認為,這是造成職場溝通困難的深層原因:
邏輯分析和彙整能力,是我在大學就讀經驗中很欠缺的部分。其實我們語言能力很充分,溝通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彙整能力,例如說,分析一個事情,去瞭解它背後的意義,然後去解決問題,這方面很明顯地不足。同樣用語言來溝通,但是沒有真正知道背後有沒有問題,還有需要解決的癥結點在哪裡,這是造成我在職場上,尤其是在跟上司,跟同事之間互動的一種障礙。
一位目前擔任教師的教育科系畢業生,認為在他所看到的畢業學弟妹中,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沒辦法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坐待別人給明確指示,但是上司主管其實需要他們提出解決之道:
當你到業界的時候,遇到問題,要有能力去主動解決,不是就擺在那邊。我看到很多學弟妹們,他們會放在那邊,因為不曉得應該怎麼辦,因為上面沒有明確給指示,他又不敢隨便去做決定。可是上面就是在等你提出各個方案,我覺得在學校裡面完全沒有培訓到這個部分。
當畢業生與上司或同事的溝通問題,因此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時,其原因除了不熟悉應對進退之道之外,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達成上司或同事希望其主動發掘及解決問題的期望。換句話說,抗壓性及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兩者之間是高度相關的。
職涯規劃能力應及早培養
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發現,目前大專畢業生在步出校門時,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以及產業環境的瞭解並不夠充分。這兩項就業力技能會影響其他就業力技能的養成,例如學習意願及穩定性。一位雇主受訪者指出高等教育在這方面的養成不足,會對於學生的在校學習及日後就業造成負面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學歷夠,專業知識也有,但不會就業。為什麼不會就業?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畢業以後要幹什麼。所以我一直在想,學校有沒有培養同學建立願景的能力。因為有願景,他才知道3年、5年後要到達哪個目標,往前推在學校這3年中要學習什麼。要不然的話,學校給他什麼課程他就學什麼,學完以後出去外面社會上一看,怎麼學校教的是這一套,結果社會上用的是那一套。這是很糟糕的地方。很少看到學校教同學怎樣去把未來5年的picture描述出來。
目前的教育體系並沒有重視從高中或大一新鮮人階段就及早進行職涯教育,協助學生瞭解產業環境、發展趨勢、自己的性向、優勢、弱點,讓學生儘早進行職涯規劃。下面這一位畢業生的經驗很具有代表性:
大學聯考的時候覺得這個系很有趣,放棄了很多的分數填到畜產系。等到進去之後才發現這是個很現實的科系,例如今天這頭牛,當牠沒有辦法幫你賺到錢,你就必須把牠殺了,就不養了。這是當初進來這個系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像到的。現在我比較想走的領域是保育類,可以幫地球做一些事……但這部分在大學並沒有很多的教導,我必須從零開始學習,這是我遇到比較大的問題。
學校所學與職場所需的落差
好幾位雇主焦點團體受訪者認為,大專畢業生在學校時吸收了相當多的理論知識,但是一般而言,並不太熟悉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務工作上,這與學校的課程安排是否重視學生的就業需求有關。一位畢業生的親身經驗是:
就我們日文系來講,其實把語言的訓練,就是聽說讀寫,都已經顧及到了,而且也形成叫我們去考證照的風氣,一級、二級都要過,這部分我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我們很開心地認為有了一級證照,出去就無往不利,然後進了就業市場以後才發現,就算有一級又怎樣?文書稿,FAX過來還是看不懂。每一個字我都念得出來,但是到底什麼時候要交貨?什麼時候要的東西是什麼?客戶真正的問題在哪 裡?我都搞不清楚,那種落差非常大…
我們學校注重的是語言學和教育學,這對於將來要就讀碩士班的同學,或是要走教育領域的同學非常有利,但是對於必須去日商找工作的同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困擾。因為我們學到的東西,主要都是用在分析一些語法或文章,但是對於商用日文,或是要用日文去表達一些case、做一些企劃案的時候,我們完全缺乏這種能力。
有畢業生指出,系所開設的課程可能相當全面,在課程名稱上也能涵蓋業界需求,但是在實質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卻未能讓學生瞭解實務需求與跟上產業發展。一位工科畢業生指出:
就單晶片而言,我們學校就還在用很久以前的8051,授課方式也還是用8051來教學,而不是市面上最popular的一些東西。因為有這樣一段落差,當我們畢業轉到業界時,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另外,學校的儀器也是從好幾年前一直沿用到現在,跟現在業界使用的儀器實在差很多。
另一位工科畢業生受訪者說明:
雖然學校採購每年都有進新的儀器,但是老師對於那些東西也不是很瞭解。對於教學生的方式,可能也是要自己摸索……我是不知道老師是認為舊的方法已經很好了,還是說新的方法怎麼樣,所以他們一直沿用舊的教法,然後他們會說:「這是基礎。」可是我們出去之後用不到這些東西。
........完整調查報告請參考http://youthforum.nyc.gov.tw/
- Mar 21 Wed 2007 19:38
【成功】「七年級」的優勢與弱點 透視台灣青年就業力
「七年級」的優勢與弱點 透視台灣青年就業力
2006/08/22 10:39:17
轉貼YAHOO電子報--Career工作趨勢報
表達與溝通能力:哪些地方要加強?
在畢業生焦點團體當中,大部分的受訪者都很快提出,他們在進入職場後感受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發現表達與溝通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一般印象可能認為這一代年輕人「很會說」,但是職場要求的是能夠「有邏輯、有組織、有條理地陳述與表達」,而對於這一點,他們在教育過程中卻很少被有系統地加以訓練與要求,也沒有充分的機會加以練習。
與此相關的是「企劃與簡報的能力」,在校時沒有感受到其重要性,進入職場後才發現這一項技能非常重要,當初在學校時應該盡量抓住各種機會(課堂報告、社團活動、專題計畫等)加以練習。
除此以外,畢業生感到準備相當不足的是「與職場人際關係有關的溝通」,特別是「如何與上司或前輩溝通」,而這可能是造成一些畢業生缺乏穩定度跟抗壓性的重要因素。一位職輔人員指出:
年輕朋友就業出現問題,40%是在人際關係。對於上司、主管,甚至整個組織的企業文化,他不太能夠融入。目前e化之後,學生習慣只在電腦上面做溝通,連坐在隔壁的工作夥伴可能都不是面對面溝通,而是用msn做溝通,人際能力真的是愈來愈薄弱。要怎麼在工作上跟人相處,成為一個很大的挑戰。
穩定度及抗壓性:問題在哪裡?
雇主焦點團體的受訪者普遍認為「穩定度及抗壓性」是這一代大專畢業青年最需要優先強化的能力,他們認為有相當比例的大專畢業生「比較缺乏耐心,遇到挫折與困難也容易放棄」。為什麼會如此?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缺乏職場人際關係的處理技巧,特別是與上司主管及年長同事的溝通及應對進退之道。
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後,經常發現自己面對在學校時相當陌生的人際關係問題,例如如何處理好與顧客的關係,這一點在服務業尤其明顯。另一個問題則是如何處理與主管以及年長同事之間的關係。畢業生一旦缺乏處理能力,就可能成為很大的壓力來源。有一位畢業生提供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經驗:
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滿微妙的,有些主管可能朝令夕改,或者有些人是笑面虎,喜歡在你背後捅一刀……以前在學校打工,我們就會選:這邊的人不好相處,那邊主管太機車,那就不要做。沒關係,反正打工再找就有了。出來工作不一樣,自己的履歷不可能兩三個月就換一份工作。進公司以後,剛開始我會覺得,為什麼主管會這樣對我?他對別人好像都很好,是不是有小圈圈、小組織之類的?以前我在公司,裡面三、四十歲的是一個圈圈,他們每個禮拜有一次午餐的約會,表面上可能跟你非常好,可是你不知道他在背後講你些什麼,你要怎麼樣化解?這些學校根本沒有教啊。然後他捅你一刀,你也在背後捅他一刀,結果大家都受傷,後來我就離職了。
好幾位畢業生指出,步出校門之前固然有同學間的合作經驗,但是相當缺乏職場文化中上司部屬、前輩後進間如何應對進退的經驗與訓練,因此就可能發生一位雇主受訪者所描述的情形:
畢業生即使應徵面試進來了,會發現他們很多在溝通力是有問題的。比如說今天請他們做一個工作,即使遇到問題,他們還是不太懂得怎樣把問題說出來,可能會自己去摸索,或是什麼都不提,最後突然「砰!」一聲,幾天過後就不見了。這是很多企業遇到的狀況。
雖然從雇主的角度來看,這一代年輕人比「四、五年級」更能「直接溝通」,但是這也意味著「七年級」對於「四、五年級」代表的客氣、間接,但充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溝通方式覺得陌生而不知何所適從,甚至成為很大的壓力源。一位畢業生很傳神地描述這種情形:
進入職場後,我發現說,其實我的人際溝通能力不夠。以前我會覺得我人際關係還OK,可是這其實局限在我對同輩、對同學的溝通。但是職場上各種年齡層次的人都有,包括上司,包括大你五六歲的所謂大哥大姐,跟他們的應對進退,絕對是跟在校園裡面,跟同儕、學弟妹、學長那種溝通方式截然不同,那種分寸的拿捏是很微妙的。但是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的課程,是如何與長輩溝通,如何與年長者對話。
第二個原因是對於職場及工作內容的預期與現實差距過大,這或者是由於認識不夠充分,或者是由於缺乏方向感。一位雇主受訪者認為:
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等到要跨進就業了,才去看看說:到底我要做什麼。而且甚至不是去看看要做什麼,而是開始尋尋覓覓,看能不能撞到一個好的機會,然後有一個鐵飯碗,可以做長久。
如果畢業生缺乏職涯規劃與對產業的瞭解,而抱著這種「碰碰運氣」的想法進入職場,就可能由於工作內容的現實與想像之間落差太大,或者等到實際嘗試了以後才知道與自己的性向不合,導致在工作上不穩定,也缺乏積極學習的意願。
針對這一點,一位職輔人員指出,不少大專青年「常常把個人生涯高度的理想化,跟現實有一段落差,這落差造成『強迫性就業』或『失意性就業』的現象——他有就業,但不滿現狀——所以導致現在業界對於新鮮人有負面的看法。」一位畢業生受訪者說:
我們快畢業的時候,學校有上一些課,教我們寫履歷、在面試的時候要穿什麼衣服。可是沒有很充分地讓我瞭解自己的優勢、能力和弱勢,產業的環境和發展,還有我到底應該找怎麼樣的工作。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吧,念XX科也是因為考不好才去念的,那我怎麼知道我以後要做什麼呢?我去XX公司,只是為了錢,就是這樣而已。我覺得如果可以更早知道,自己可以找哪一方面工作的話,可能就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
第三個原因是在家庭與學校教育過程中過度保護,而比較缺乏如何面對挫折以及承擔決策責任的訓練。
一位畢業生受訪者指出,在家庭與學校教育中都很強調要「多給學生機會」,不要給學生太大挫折感,但是社會現實並非如此寬容:
我遇到滿多六字頭,他們面試的時候,都會表達「我有充分的抗壓性」這樣子,可是後來我們舉辦教育訓練,他可能待不到3天,就熬不過,到認證考試的時候,他可能會哭。我覺得抗壓性不足,可能是在念書的時候,因為家裡或老師會給予機會,但其實到外面工作,社會是非常現實的。
一位職輔人員的觀察是:
現在的學生可能在家庭裡面過度被保護,挫折容忍度也低。很多畢業的學生,工作轉換的頻率相當高,挫折容忍力比較不足……很多年輕朋友面臨要做決定的時候,不太知道要怎麼做決定,或許從小到大的決定都是爸爸媽媽做的,他不習慣做決定,所以到了畢業要就業,就不知道要怎樣去做決定。所以決定能力的培養滿重要的,包括如何去承擔做決定的責任。
被動接受指令 Vs.主動解決問題
除了「穩定度及抗壓性」之外,雇主認為大專畢業生準備比較不足的重要核心就業力技能是「發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位語文科系的畢業生也認為,這是造成職場溝通困難的深層原因:
邏輯分析和彙整能力,是我在大學就讀經驗中很欠缺的部分。其實我們語言能力很充分,溝通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彙整能力,例如說,分析一個事情,去瞭解它背後的意義,然後去解決問題,這方面很明顯地不足。同樣用語言來溝通,但是沒有真正知道背後有沒有問題,還有需要解決的癥結點在哪裡,這是造成我在職場上,尤其是在跟上司,跟同事之間互動的一種障礙。
一位目前擔任教師的教育科系畢業生,認為在他所看到的畢業學弟妹中,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沒辦法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坐待別人給明確指示,但是上司主管其實需要他們提出解決之道:
當你到業界的時候,遇到問題,要有能力去主動解決,不是就擺在那邊。我看到很多學弟妹們,他們會放在那邊,因為不曉得應該怎麼辦,因為上面沒有明確給指示,他又不敢隨便去做決定。可是上面就是在等你提出各個方案,我覺得在學校裡面完全沒有培訓到這個部分。
當畢業生與上司或同事的溝通問題,因此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時,其原因除了不熟悉應對進退之道之外,還可能是因為無法達成上司或同事希望其主動發掘及解決問題的期望。換句話說,抗壓性及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兩者之間是高度相關的。
職涯規劃能力應及早培養
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發現,目前大專畢業生在步出校門時,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以及產業環境的瞭解並不夠充分。這兩項就業力技能會影響其他就業力技能的養成,例如學習意願及穩定性。一位雇主受訪者指出高等教育在這方面的養成不足,會對於學生的在校學習及日後就業造成負面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學歷夠,專業知識也有,但不會就業。為什麼不會就業?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畢業以後要幹什麼。所以我一直在想,學校有沒有培養同學建立願景的能力。因為有願景,他才知道3年、5年後要到達哪個目標,往前推在學校這3年中要學習什麼。要不然的話,學校給他什麼課程他就學什麼,學完以後出去外面社會上一看,怎麼學校教的是這一套,結果社會上用的是那一套。這是很糟糕的地方。很少看到學校教同學怎樣去把未來5年的picture描述出來。
目前的教育體系並沒有重視從高中或大一新鮮人階段就及早進行職涯教育,協助學生瞭解產業環境、發展趨勢、自己的性向、優勢、弱點,讓學生儘早進行職涯規劃。下面這一位畢業生的經驗很具有代表性:
大學聯考的時候覺得這個系很有趣,放棄了很多的分數填到畜產系。等到進去之後才發現這是個很現實的科系,例如今天這頭牛,當牠沒有辦法幫你賺到錢,你就必須把牠殺了,就不養了。這是當初進來這個系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像到的。現在我比較想走的領域是保育類,可以幫地球做一些事……但這部分在大學並沒有很多的教導,我必須從零開始學習,這是我遇到比較大的問題。
學校所學與職場所需的落差
好幾位雇主焦點團體受訪者認為,大專畢業生在學校時吸收了相當多的理論知識,但是一般而言,並不太熟悉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務工作上,這與學校的課程安排是否重視學生的就業需求有關。一位畢業生的親身經驗是:
就我們日文系來講,其實把語言的訓練,就是聽說讀寫,都已經顧及到了,而且也形成叫我們去考證照的風氣,一級、二級都要過,這部分我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我們很開心地認為有了一級證照,出去就無往不利,然後進了就業市場以後才發現,就算有一級又怎樣?文書稿,FAX過來還是看不懂。每一個字我都念得出來,但是到底什麼時候要交貨?什麼時候要的東西是什麼?客戶真正的問題在哪 裡?我都搞不清楚,那種落差非常大…
我們學校注重的是語言學和教育學,這對於將來要就讀碩士班的同學,或是要走教育領域的同學非常有利,但是對於必須去日商找工作的同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困擾。因為我們學到的東西,主要都是用在分析一些語法或文章,但是對於商用日文,或是要用日文去表達一些case、做一些企劃案的時候,我們完全缺乏這種能力。
有畢業生指出,系所開設的課程可能相當全面,在課程名稱上也能涵蓋業界需求,但是在實質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卻未能讓學生瞭解實務需求與跟上產業發展。一位工科畢業生指出:
就單晶片而言,我們學校就還在用很久以前的8051,授課方式也還是用8051來教學,而不是市面上最popular的一些東西。因為有這樣一段落差,當我們畢業轉到業界時,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另外,學校的儀器也是從好幾年前一直沿用到現在,跟現在業界使用的儀器實在差很多。
另一位工科畢業生受訪者說明:
雖然學校採購每年都有進新的儀器,但是老師對於那些東西也不是很瞭解。對於教學生的方式,可能也是要自己摸索……我是不知道老師是認為舊的方法已經很好了,還是說新的方法怎麼樣,所以他們一直沿用舊的教法,然後他們會說:「這是基礎。」可是我們出去之後用不到這些東西。
........完整調查報告請參考http://youthforum.nyc.gov.tw/
- Mar 14 Wed 2007 20:30
【好文分享】發現了 90 /10 的定律
Discover the 90/10 Principle.
作者 : Stephen Covey
發現了 90/10 的定律。
It will change your life (at least the way you react to situations).
它將改變你的一生(最低限度,它將改變你對不同情況的反應)。
What is this principle? 10% of life is made up of what happens to you. 90% of life is decided by how you react.
90/10 的定律是什麼?生命的 10% 是由你的際遇所組成,餘下的 90% 則由你的反應而決定。
What does this mean? We really have no control over 10% of what happens to us. We cannot stop the car from breaking down. The plane will be late arriving, which throws our whole schedule off. A driver may cut us off in traffic.
這意味著什麼?我們無法掌握那 10% 的際遇。 我們無法阻止行程因汽車壞掉、航班誤點,甚或車子拋錨而延誤。
We have no control over this 10%. The other 90% is different. You determine the other 90%.
我們無法控制那 10% 的際遇,但餘下的 90% 則不然。你可以決定餘下的 90% 。
How? ……….By your reaction.
如何? … 憑你的反應。
You cannot control a red light. But you can control your reaction. Don't let people fool you; YOU can control how you react.
你不能控制交通燈轉紅,但你能夠控制你的反應。別讓他人愚弄你,你能夠控制你的反應。
Let's use an example.
讓我們舉個例子。
You are eating breakfast with your family. Your daughter knocks over a cup of coffee onto your business shirt.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what just happened.
你與你的家人吃早餐,你的女兒不小心把咖啡潑倒在你的襯衫上,這是你無法控制的情況。
What happens next will be determined by how you react.
下一步將如何則由你的反應而定。
You curse.
你開始責罵。
You harshly scold your daughter for knocking the cup over. She breaks down in tears. After scolding her, you turn to your spouse and criticize her for placing the cup too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table. A short verbal battle follows. You storm upstairs and change your shirt. Back downstairs, you find your daughter has been too busy crying to finish breakfast and get ready for school. She misses the bus.
你狠狠地臭罵女兒一頓,令她陷於痛苦之中。然後你又把怨氣發洩在太太身上,責難她把咖啡放在桌邊。接踵而來的是一場短暫的罵戰。你生氣地上樓更換你的襯衫。你下樓,然後發現你的女兒正哭著吃早餐並趕著回校。結果,她錯過了巴士。
Your spouse must leave immediately for work. You rush to the car and drive your daughter to school. Because you are late, you drive 40 miles an hour in a 30 mph speed limit.
你的太太趕著上班,你匆忙開車把女兒送回學校。因為你已經遲到了,你以時速四十英里在一條限速三十英里 上的道路前進。
After a 15-minute delay and throwing $60 traffic fine away, you arrive at school. Your daughter runs into the building without saying goodbye. After arriving at the office 20 minutes late, you find you forgot your briefcase. Your day has started terrible. As it continues, it seems to get worse and worse. You look forward to coming home.
你付了六十元道路罰款,終於抵達學校,並已遲到十五分鍾。你的女兒沒有跟你道別便已跑進學校。你回到公司,已是九時二十分了,這時你竟然發現── 你忘了帶公事包。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而你感到你的運氣每況越下,你開始渴望回家。
When you arrive home, you find small wedge in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pouse and daughter.
當你下班回家,你感到你與太太及女兒的關係上出現微小裂痕。
Why? …. Because of how you reacted in the morning.
為什麼? … 一切皆由你早上的反應而起。
Why did you have a bad day?
為何你會有如此糟糕的一天?
(A) Did the coffee cause it? ( A)是咖啡所造成的嗎?
(B) Did your daughter cause it?( B)是你的女兒所造成的嗎?
(C) Did the policeman cause it?( C)是警察所造成的嗎?
(D) Did you cause it? (D)是你所造成的嗎?
The answer is "D". 答案是(D)。
You had no control over what happened with the coffee. How you reacted in those 5
seconds is what caused your bad day.
你無法控制女兒打翻咖啡一事,但你在緊接那五秒內的反應讓霉運開始發生。
Here is what could have and should have happened.
以下是你改寫命運的結局。
Coffee splashes over you. Your daughter is about to cry. You gently say, "Its ok honey, you just need to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Grabbing a towel you rush upstairs. After grabbing a new shirt and your briefcase, you come back down in time to look through the window and see your child getting on the bus. She turns and waves. You arrive 5 minutes early and cheerfully greet the staff. Your boss comments on how good the day you are having.
咖啡翻倒在你身上,你的女兒幾乎要哭了,但你溫柔地說:「親愛的,這並不算什麼,但你下次得小心一點了。」你拿起毛巾便上樓去。在你更衣完畢並拿起你的公事包後,你下樓去,望出窗外,你看到你的孩子正在上巴士。她回頭並向你揮手。你早了五分鍾回到公司,並親切地與你的同事打招呼。你的上司亦對你新的一天給予正面的評價。
Notice the difference?
看到兩者的分別嗎?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Both started the same. Both ended different.
兩個不同的情景,由同一個開首所引起。但結局完全兩樣。
Why?
為什麼?
Because of how you REACTED.
皆因你的反應而起。
You really do not have any control over 10% of what happens. The other 90% was determined by your reaction.
你或許真的無法掌控 10% 的際遇,但剩下的 90% 則可以由你的反應而定。
Here are some ways to apply the 90/10 principle. If someone says something negative about you, don't be a sponge. Let the attack roll off like water on glass. You don't have to let the negative comment affect you!
以下有一些實踐 90/10 定律的方法。如有人說起你的是非,千萬別當一塊「海綿」,讓那些攻擊性的說話像水在玻璃上一般的流走。別讓那些負面評價纏繞著你!
React properly and it will not ruin your day. A wrong reaction could result in losing a friend, being fired, getting stressed out etc.
適當的回應能夠使你的生活免受破壞。一個錯誤的反應能夠使你失去朋友、生氣、甚或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How do you react if someone cuts you off in traffic? Do you lose your temper? Pound on the steering wheel? A friend of mine had the steering wheel fall off) Do you curse? Does your blood pressure skyrocket? Do you try and bump them?
如果車子拋錨了,你會如何感想?你會生氣嗎?你會否猛擊車上的鐵鍊?我的一個朋友就把鐵鍊弄下來!你會怒罵嗎?你的血壓是否急速上升?你會否嘗試去踫擊他們?
WHO CARES if you arrive ten seconds later at work? Why let the cars ruin your drive?
誰會在意你上班遲到了十秒?為何讓車子破壞你的駕駛過程?
Remember the 90/10 principle, and do not worry about it.
記著 90/10 的定律,別在意。
You are told you lost your job.
你被通知說你被辭退了。
Why lose sleep and get irritated? It will work out. Use your worrying energy and time into finding another job.
你為何失眠與憤怒 ? 事情總是發生了。不如用你憂心的力量及時間去找尋新工作吧!
The plane is late; it is going to mangle your schedule for the day. Why take outpour frustration on the flight attendant? She has no control over what is going on.
航班延誤了,而它將影響你一整天的行程。為何將你的怒氣發洩在服務員的身上?她並不能阻止事情發生。
Use your time to study, get to know the other passenger. Why get stressed out? It will just make things worse.
如利用你的時間學習,或認識旁邊的乘客。不要憤怒,它將令你的一天變的更糟。
Now you know the 90-10 principle. Apply it and you will be amazed at the results. You will lose nothing if you try it. The 90-10 principle is incredible. Very few know and apply this principle.
現在,你懂得了 90/10 的定律。實踐它,你將會發現它的驚人效果。嘗試實行它,你將不會有任何損失。 90/10 的定律非常神奇,而只有很少數的人懂得運用它。
The result?
結果呢?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undeserved stress, trials, problems and heartache. We all must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90/10 principle.
超過百萬人沈溺在痛苦、嘗試、問題與心傷之中。我們必須理解並實踐 90/10 的定律。
It CAN change your life!!!
它將改變你的一生。
Enjoy…. 願與各位共勉!
- Mar 14 Wed 2007 20:30
【好文分享】發現了 90 /10 的定律
Discover the 90/10 Principle.
作者 : Stephen Covey
發現了 90/10 的定律。
It will change your life (at least the way you react to situations).
它將改變你的一生(最低限度,它將改變你對不同情況的反應)。
What is this principle? 10% of life is made up of what happens to you. 90% of life is decided by how you react.
90/10 的定律是什麼?生命的 10% 是由你的際遇所組成,餘下的 90% 則由你的反應而決定。
What does this mean? We really have no control over 10% of what happens to us. We cannot stop the car from breaking down. The plane will be late arriving, which throws our whole schedule off. A driver may cut us off in traffic.
這意味著什麼?我們無法掌握那 10% 的際遇。 我們無法阻止行程因汽車壞掉、航班誤點,甚或車子拋錨而延誤。
We have no control over this 10%. The other 90% is different. You determine the other 90%.
我們無法控制那 10% 的際遇,但餘下的 90% 則不然。你可以決定餘下的 90% 。
How? ……….By your reaction.
如何? … 憑你的反應。
You cannot control a red light. But you can control your reaction. Don't let people fool you; YOU can control how you react.
你不能控制交通燈轉紅,但你能夠控制你的反應。別讓他人愚弄你,你能夠控制你的反應。
Let's use an example.
讓我們舉個例子。
You are eating breakfast with your family. Your daughter knocks over a cup of coffee onto your business shirt.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what just happened.
你與你的家人吃早餐,你的女兒不小心把咖啡潑倒在你的襯衫上,這是你無法控制的情況。
What happens next will be determined by how you react.
下一步將如何則由你的反應而定。
You curse.
你開始責罵。
You harshly scold your daughter for knocking the cup over. She breaks down in tears. After scolding her, you turn to your spouse and criticize her for placing the cup too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table. A short verbal battle follows. You storm upstairs and change your shirt. Back downstairs, you find your daughter has been too busy crying to finish breakfast and get ready for school. She misses the bus.
你狠狠地臭罵女兒一頓,令她陷於痛苦之中。然後你又把怨氣發洩在太太身上,責難她把咖啡放在桌邊。接踵而來的是一場短暫的罵戰。你生氣地上樓更換你的襯衫。你下樓,然後發現你的女兒正哭著吃早餐並趕著回校。結果,她錯過了巴士。
Your spouse must leave immediately for work. You rush to the car and drive your daughter to school. Because you are late, you drive 40 miles an hour in a 30 mph speed limit.
你的太太趕著上班,你匆忙開車把女兒送回學校。因為你已經遲到了,你以時速四十英里在一條限速三十英里 上的道路前進。
After a 15-minute delay and throwing $60 traffic fine away, you arrive at school. Your daughter runs into the building without saying goodbye. After arriving at the office 20 minutes late, you find you forgot your briefcase. Your day has started terrible. As it continues, it seems to get worse and worse. You look forward to coming home.
你付了六十元道路罰款,終於抵達學校,並已遲到十五分鍾。你的女兒沒有跟你道別便已跑進學校。你回到公司,已是九時二十分了,這時你竟然發現── 你忘了帶公事包。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而你感到你的運氣每況越下,你開始渴望回家。
When you arrive home, you find small wedge in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pouse and daughter.
當你下班回家,你感到你與太太及女兒的關係上出現微小裂痕。
Why? …. Because of how you reacted in the morning.
為什麼? … 一切皆由你早上的反應而起。
Why did you have a bad day?
為何你會有如此糟糕的一天?
(A) Did the coffee cause it? ( A)是咖啡所造成的嗎?
(B) Did your daughter cause it?( B)是你的女兒所造成的嗎?
(C) Did the policeman cause it?( C)是警察所造成的嗎?
(D) Did you cause it? (D)是你所造成的嗎?
The answer is "D". 答案是(D)。
You had no control over what happened with the coffee. How you reacted in those 5
seconds is what caused your bad day.
你無法控制女兒打翻咖啡一事,但你在緊接那五秒內的反應讓霉運開始發生。
Here is what could have and should have happened.
以下是你改寫命運的結局。
Coffee splashes over you. Your daughter is about to cry. You gently say, "Its ok honey, you just need to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Grabbing a towel you rush upstairs. After grabbing a new shirt and your briefcase, you come back down in time to look through the window and see your child getting on the bus. She turns and waves. You arrive 5 minutes early and cheerfully greet the staff. Your boss comments on how good the day you are having.
咖啡翻倒在你身上,你的女兒幾乎要哭了,但你溫柔地說:「親愛的,這並不算什麼,但你下次得小心一點了。」你拿起毛巾便上樓去。在你更衣完畢並拿起你的公事包後,你下樓去,望出窗外,你看到你的孩子正在上巴士。她回頭並向你揮手。你早了五分鍾回到公司,並親切地與你的同事打招呼。你的上司亦對你新的一天給予正面的評價。
Notice the difference?
看到兩者的分別嗎?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Both started the same. Both ended different.
兩個不同的情景,由同一個開首所引起。但結局完全兩樣。
Why?
為什麼?
Because of how you REACTED.
皆因你的反應而起。
You really do not have any control over 10% of what happens. The other 90% was determined by your reaction.
你或許真的無法掌控 10% 的際遇,但剩下的 90% 則可以由你的反應而定。
Here are some ways to apply the 90/10 principle. If someone says something negative about you, don't be a sponge. Let the attack roll off like water on glass. You don't have to let the negative comment affect you!
以下有一些實踐 90/10 定律的方法。如有人說起你的是非,千萬別當一塊「海綿」,讓那些攻擊性的說話像水在玻璃上一般的流走。別讓那些負面評價纏繞著你!
React properly and it will not ruin your day. A wrong reaction could result in losing a friend, being fired, getting stressed out etc.
適當的回應能夠使你的生活免受破壞。一個錯誤的反應能夠使你失去朋友、生氣、甚或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How do you react if someone cuts you off in traffic? Do you lose your temper? Pound on the steering wheel? A friend of mine had the steering wheel fall off) Do you curse? Does your blood pressure skyrocket? Do you try and bump them?
如果車子拋錨了,你會如何感想?你會生氣嗎?你會否猛擊車上的鐵鍊?我的一個朋友就把鐵鍊弄下來!你會怒罵嗎?你的血壓是否急速上升?你會否嘗試去踫擊他們?
WHO CARES if you arrive ten seconds later at work? Why let the cars ruin your drive?
誰會在意你上班遲到了十秒?為何讓車子破壞你的駕駛過程?
Remember the 90/10 principle, and do not worry about it.
記著 90/10 的定律,別在意。
You are told you lost your job.
你被通知說你被辭退了。
Why lose sleep and get irritated? It will work out. Use your worrying energy and time into finding another job.
你為何失眠與憤怒 ? 事情總是發生了。不如用你憂心的力量及時間去找尋新工作吧!
The plane is late; it is going to mangle your schedule for the day. Why take outpour frustration on the flight attendant? She has no control over what is going on.
航班延誤了,而它將影響你一整天的行程。為何將你的怒氣發洩在服務員的身上?她並不能阻止事情發生。
Use your time to study, get to know the other passenger. Why get stressed out? It will just make things worse.
如利用你的時間學習,或認識旁邊的乘客。不要憤怒,它將令你的一天變的更糟。
Now you know the 90-10 principle. Apply it and you will be amazed at the results. You will lose nothing if you try it. The 90-10 principle is incredible. Very few know and apply this principle.
現在,你懂得了 90/10 的定律。實踐它,你將會發現它的驚人效果。嘗試實行它,你將不會有任何損失。 90/10 的定律非常神奇,而只有很少數的人懂得運用它。
The result?
結果呢?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undeserved stress, trials, problems and heartache. We all must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90/10 principle.
超過百萬人沈溺在痛苦、嘗試、問題與心傷之中。我們必須理解並實踐 90/10 的定律。
It CAN change your life!!!
它將改變你的一生。
Enjoy…. 願與各位共勉!
- Sep 10 Sun 2006 00:59
【成功】成為人中龍鳳必備的二十二項重要特質
1.他們都有安全感
2.他們都能控制自己的態度
3.他們都是鍥而不捨的人
4.他們都不斷地在進步
5.他們都誠實而且講究倫理
6.他們都三思而後行
7.他們都有原創力
8.他們在公眾面前都謙遜有禮
9.他們都講究品味
10.他們都有勇氣,甚至帶有野性
11.他們都有幽默感
12.他們都有點表演天份
13.他們重視細節
14.他們在工作上表現優異,而且樂於領導
15.他們會為屬下力爭
16.他們勇於認錯,但不輕易道歉
17.他們都很直接
18.他們為人善良
19.他們好奇發問
20.他們不怕競爭
21.他們都有適應力
22.他們都擅長說故事
- Sep 10 Sun 2006 00:59
【成功】成為人中龍鳳必備的二十二項重要特質
1.他們都有安全感
2.他們都能控制自己的態度
3.他們都是鍥而不捨的人
4.他們都不斷地在進步
5.他們都誠實而且講究倫理
6.他們都三思而後行
7.他們都有原創力
8.他們在公眾面前都謙遜有禮
9.他們都講究品味
10.他們都有勇氣,甚至帶有野性
11.他們都有幽默感
12.他們都有點表演天份
13.他們重視細節
14.他們在工作上表現優異,而且樂於領導
15.他們會為屬下力爭
16.他們勇於認錯,但不輕易道歉
17.他們都很直接
18.他們為人善良
19.他們好奇發問
20.他們不怕競爭
21.他們都有適應力
22.他們都擅長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