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文山簡介

清乾隆間福建省安溪的高、張、林三家族人,離鄉背井飄洋過海,滿懷憧 憬地從淡水河駛入新店溪到景美溪沿岸,開墾建立新家園。漸漸的人口眾多起 來,有的溯溪而上往來於木柵、深坑、石碇、新店。先民見此地山勢起伏宛如 人的「拳頭」,清、道光二十一年將該地命名為拳山裡,隸屬淡水廳。光緒二 十年地方鄉紳嫌,「拳山」兩字不雅,請求改為「文山秀氣」的文山堡。自此 「文山」便是指景美、木柵、新店、石碇、深坑一帶。

日據時期文山堡隸屬台北縣,後改為台北州文山郡,並在深坑置廳轄管景 美、木柵,新店、石碇另設管轄區。光復後,政府仍沿日製,僅將深坑廳改成 深坑鄉仍管理景美、木柵。至民二十九年因行政的因素將深坑、木柵改為兩鄉 、景美設鎮。民五十九年北市升為宜轄市並將景美鎮、木柵鄉收編於直轄市區 內,並置景美區、木柵區。現又於民七十九年,北市行政區域再行調整把景美 、木柵兩區合併並改用先前「文山」兩字作為區名。景美、木柵兩地分分合合 近五十年,猶如難兄難弟一般。

今日的文山區地處台北市之南端。東毗深坑、南鄰北縣新店市,西瀕新店 溪與永和市相望,北接本市中正區之公館與安區為界。面積為三一、九八四四 平方公里。

二、景美、木柵地名之由來

清鄉紳郭錫鎦興建留公圳,引水至北市供農田灌溉。自大坪林到景美溪時 ,搭建木槻來運水。因而從新店橋頭處稱「槻頭」,景美這端稱「槻尾」。日 據時期,日人不認識「槻」字將其改為「景尾」。後來「景尾」鄉紳認為「尾 」有「末」的意思,陳情改為「景美」。 今老一輩的人以閩南語稱「景美」 時「美」字依然發「ㄨㄟˇ」音而不念「ㄇㄟˇ」。

至於「木柵」的地名也有一段故事的。先民在開墾木柵期間,景美溪對岸 山區為原住民居所,原住民經常下山攻擊先民。先民為禦防原住民來襲,便在 景美溪右岸,北由今開元街頭,南至更寮山麓之渡船頭(今政大操場)即渡口 處,以粗如圓桶之高長水樁編紮為柵,並設柵門為出入渡口之孔道。此即木柵 地名之由來。又因柵的發音「ㄓㄚˋ」有殺伐之氣,故老一輩都刻意將「柵」 發輕聲「ㄕㄚ」音,使其聽來輕柔些。

三、尋幽訪勝

文山區雖然不很大,因文山秀氣,且開發亦早,許多地方早已名聞遐爾。 但也有不少之處被淹沒之古蹟和景物。

先民溯溪而上,最早建立家園之處是新店溪和景美溪交匯處叫「溪仔口」 (今在景福街278公車起站點)並興建一座供奉其鄉祇清水祖師廟,該廟建好 後改名萬慶岩,此一通往萬慶岩之街道叫萬慶街,而「溪仔口」也就叫萬慶岩.

一起渡海到文山區發展的高、張、林三姓家族在財富漸多,人口逐增下, 異姓不能同心且相互衝突,決定分家。從家鄉帶來的尊王神像,林夫人、香爐 在三家族的代表下分別抽籤決定誰屬。結果林姓家族抽到林夫人像,且在萬隆 覓地建集應廟並在今羅斯福路五段發展。高姓家族抽到尊王神像,在景美街建 集應廟,並留在景美發展。張姓家族抽到香爐在木柵國中對面覓地建集應廟, 因此也朝木柵發展。三座集應廟以景美的集應廚年代最久,今列為三級古蹟, 且這三座集應廟均供奉尊王張巡,保儀大夫許遠和張巡愛妾林夫人。

除了三座古老集應廟外,興隆路一至三段為高姓與蘇姓家族共十五人來至 此開墾,故又稱十五分莊,為討吉利稱作「興隆莊」含為福建人在此興盛的寓 意,也是興隆路路名的由來。

「興福莊」過去以虎形、耙形、獅形、猴形等四穴最為著名。虎形穴在興 隆國小後面、耙形穴在興隆市場後面,獅穴位於興隆公園景美山山下,猴穴在 辛亥路隧道出口,公務人員訓練中心下方,興德路旁(即興德市場後面)。可 惜的是近三十年的開發,環境變遷下其山貌己不復見了。

四、文教區的形成

木柵四面環山,中間為盆地,境內有景美溪貫穿具有天險的地勢。日據末 期,日人利用木柵的天險地勢,將許多重要機關都疏散至此。光復後,政府播 遷來台後,也循此方式。於民國四十一、二年間將考試院(含考銓兩部)、台 銀、台電、教育部、司法行政部、木柵革命實踐研究院(今青村) 、中央黨部 、國防部部份機關、財經學校(國防管理學院前身)等多項單位遷至此,有些 並有眷舍。民國六十年以前,從考試院至埤腹路(今和興路)一帶,當時也有 不少美國軍官眷舍,尤以五十年至五十七年最盛。雖然不久,絕大多數的機關 均遷移他處,但確留下大批眷舍居住於此。

因為突然湧進不少的人口居住,為解決子女就學上的問題,在此地亦添設 立了兩所私立小學。屬於黨部的私立中山小學和考試院附設的私立中興小學( 永建國小前身)及陳舍我先生創辦的私立新聞職業學校(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前 身)外。加上木柵景美兩所國民小學,木聯五省中分部初級部(實踐國中前身 ),縣立木柵初中、私立指南初中(景文中學前身)、省立文山高中(己廢校 ),另外還有兩所大學。向裡去有政治大學,往外走去有台灣大學。從小學至 大學,各級學校均有,使本區在淳樸的鄉村中更增添了一股濃厚的書卷氣,加 上前面的因素,中堅份子的人口-軍公教人員最多。自然而然,本區就形成了 文教區了,也是北市最有人文氣質的一區了。

五、特產-茶香、筍香

提起木柵的特產,人人都會想到文山包種茶,然而木柵的茶以鐵觀音最為 有名。

鐵觀音原產地在福建安溪,因其色澤深似鐵,故名鐵觀音。由茶農張迺妙 從家鄉移植而來,並數次回鄉研習烘焙技術指導農友製作,而有今日之成果。 隨後數十年間雖有不少茶農流失直到民六十九年將茶與觀光休閒相結合,使木 柵觀光茶園設立而吸引了大人潮,木柵的茶不論是包種茶或是鐵觀音均遠近馳 名。

木柵的竹筍卻因山地的不斷開挖改建成公寓,不再有往日的盛產情況了。 在四五十年代,每當五月六月時,大街小巷,或是市場,總是可看到不少農婦 挑著兩擔竹筍叫賣。木柵的筍是錐形,每個筍都不大,一台斤約三、四個或五 、六個。據農人告之挖掘竹筍需清晨兩三點至山坡挖掘至四五點回來清洗,六 點挑至市集販賣。因此買筍需趕早,不但買到鮮嫩的筍,且可一聞那混著泥味 的特殊筍竹香,令人肺脾舒暢。因筍十分鮮嫩,買回連殼一起下鍋以清水滾熟 待涼後剝殼切塊涼拌,除了鮮嫩爽口且滿嘴芳香。

六、木柵、景美的對外交通

早期景美是通往新店必經之地。木柵則是聯絡深坑、石碇的要道。

從台北經景美到新店可坐火車或公路。公路則走景美街過景美舊橋。鐵路 則是現在的北新路。民國五十一二年間,景美街的留公圳尚未加蓋,道路十分 狹窄,然而交通流量卻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待留公圳加蓋後,不久火車也就 停馳了,在原鐵道處改為公路,也就是現在的北新路,而北新路兩岸的農田也 成了公寓林立的住宅了。

木柵路原是北碇線的幹道,以往必經過景美方能向外聯絡。經過數十年的 交通建設不論是往石碇、深坑、或是新店、南港、內湖的對外道路均已打通, 原本是良田,或是文山秀氣的重重山巒也已被一棟棟的大樓所取代。由淳樸的 鄉鎮,至濃厚的書卷文教區,隨著捷運的鋪設,帶來了交通的便利,也帶來了 商賈們的覬覦-這片北市最後的淨土一是否淪為五顏六色的商業區呢?

△資料來源:
(1)台北城的故事。
(2)歷史月刊V.64。
(3)文山區公所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ngdoll 的頭像
    bangdoll

    透明藍樂摸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