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雜誌 2007/05/07

短短5年,台灣的工業設計就在德國iF、reddot,美國的IDEA,日本G-Mark等全球設計大賽中,奪下了百座以上獎牌,其中包括8面金獎。台灣設計靠什麼樣的創意,登上國際舞台?設計力如何為台灣產業增值加分?

【文/滕淑芬】
短短5年,台灣的工業設計就在德國iF、reddot,美國的IDEA,日本G-Mark等全球設計大賽中,奪下了百座以上獎牌,其中包括8面金獎。台灣設計靠什麼樣的創意,登上國際舞台?設計力如何為台灣產業增值加分?

南港軟體園區的台創中心和台灣產業努力塑造特有的設計風情,將台灣設計力推上國際舞台。(攝影/林格立)
半世紀以來,第一個由華人得到、有全球「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產品設計金獎獎牌,閃耀地立在台北關渡華碩電腦舊大樓內工業設計部門前廊的玻璃櫃內。
獎牌櫃的後方,是近50位、平均年齡35歲的華碩設計師「玩」創意的大本營,就在這裡激盪出了以6層碳纖維材質為外殼的寬螢幕筆記型電腦、全球第一款真皮筆記型電腦等精緻科技產品。
今年3月14日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分析2006年美國「工業設計協會」選出的年度最佳設計產品指出,日本日立公司拿下6個獎項,比歐美任何一家公司都多一倍;中國聯想集團贏得兩項金獎,穩居第一;韓國三星則取得一金、二銀。文中強調,亞洲國家設計團隊拿到金獎的比例從去年的7.9%,大幅提升到25.9%,是最令人讚嘆的趨勢。」
2006年在iF大獎中,台灣的獲獎總數更達66件,其中三分之一獲獎廠商為中小企業,顯見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也感受到設計的魅力。
以代理國外益智類玩具起家的童心園,深感台灣已失去過往製造基地的優勢,應走向設計與品牌,6年前開始發展自有品牌「Weplay」。
去年設計出的第二代太極球,運用數學的「莫比爾斯帶」原理,將一條長方形帶子的一端先扭轉180度,再和另一端黏合起來得到的立體空間,此時從任何一點繞行都會回到原點;再配合中國太極「動靜循環」的哲理,設計成左右對稱的球中球,形成一個上、下、左、右四面環繞的連續性曲形軌道,軌道內可讓小圓球滾動。玩時只要兩手握球,運用手腕的靈巧性,讓小球在圓盤的軌道上持續滾動,在遊戲中訓練兒童的手眼協調與平衡感。
才幾年光景,「工業設計」就在台灣風起雲湧。
「從製造、設計到塑造品牌,不是一蹴可幾,與台灣產業的發展趨勢有關,」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說,台灣是外銷導向的國家,早年曾發生出口的家用電子產品沒有包裝好,不牢靠,運到中東國家的港口碼頭,一搬運下來就散落一地,有礙安全與形象。1979年外貿協會成立產品設計處,協助廠商改善包裝設計、提升產品形象,並逐步展開扎根工作,包括培訓設計人才、遊說經營者重視設計等。
張光民表示,早期「製造經濟」時代,設計師往往只被當成美工,負責畫圖;進入「技術經濟」時代,各產業的生產設備近似,成品大同小異,設計師紛紛將重點放在外觀造型、材料開發、顏色的多變性等,以形成產品差異化。「進入21世紀的『品牌經濟』時代,我們不能為設計而設計,要深入研究消費行為、未來趨勢,藉風格化的設計賦予產品故事性。」
「我們很多得獎的設計不一定在於多先進、多科技,而是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一種貼心的細節與舒適感,」明基數位時尚設計中心總監王千睿以另一款直立式掃描器為例說,技術成熟、市場飽和的掃描器已是買電腦附贈的平價產品,如何在低價廝殺中尋求競爭力,是設計師的責任。他們先對使用族群進行焦點訪談,再觀察掃描器在辦公室的使用情形,發現使用頻率不高,大多被平放在某個角落,上面堆滿了其他東西,用時才開始找連接線、驅動器,因為很佔空間。

設於誠品書局信義店的「北歐櫥窗」,利用多彩燈光將展場和商品裝飾的美輪美奐。(攝影/林格立)
「我們從問題點出發,提出一些解決方案,」王千睿說,例如:連接線可否收進去、不用時可否立在牆面旁、或者掛在牆上也能掃描等,再與研發工程師討論如何突破困難,果然深獲好評。
2005年9月台創中心公佈「產業界運用設計現況調查」,受訪的上千家企業中,66%認為設計對公司營運非常重要;78%曾經運用過設計,主要用於型錄設計、電腦繪圖、產品說明書、產品外觀等。
這份調查看似樂觀,但研究「風格社會」消費行為的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認為,若用瑞典工業設計協會區分的「設計階梯」來檢視,台灣企業對設計能量的認識仍很粗淺。
「設計階梯」將企業運用設計的成熟度區分成4個層級:第一層是完全不重視設計;第二層認為設計就是造型;再往上,設計已融入開發產品流程,譬如國內的華碩與明基;最高境界,則是把設計與企業的經營策略與體制文化緊密結合。
台灣企業都知道設計很重要,但如何將設計融入企業經營中,讓設計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思維呢?
「首先就是提高設計部門主管的層級,」台創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說,韓國三星集團設計部門的最高主管是董事,董事會中若有設計專家,決策時自然會納入設計考量。
明基數位時尚設計中心的辦公室,位居明基內湖大樓13樓、董事長李焜耀辦公室的樓下,直接向總經理與董事長報告。2006年設計總監王千睿升任設計長,這是華人地區第一個設有「設計長(CDO)」職稱的企業,位階相當高。
「從手機消費市場的走向,可以發現能引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往往不是更多更強的功能或高科技訴求,而是一種質感。譬如摩托羅拉強調輕薄、LG訴求掀蓋式設計和顏色,諾基亞總裁則更進一步說,諾基亞不是電子產業,而是『體驗產業』,它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手機廠,而是讓人有甜蜜感、心情愉悅的糖果業、娛樂業和服飾業,」劉維公說。
然而,台灣的土壤足以醞釀出一個「風格社會」嗎?我們對美學消費市場的了解足夠嗎?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所教授李仁芳為文指出,早些年產官學界的時髦論述是,台灣要脫離「微利化」的詛咒,要儘早從製造經濟轉向技術自主的「知識經濟」;後來發現,很多所謂的「知識產業」仍在低毛利邊緣掙扎。因此又祭出新藥方,認為台灣產業要在知識經濟的架構上,再堆上「設計密集」的美學經濟體制。
李仁芳問,為什麼近年台灣得到國際設計大獎的產品,很少成為全球熱賣的商品?其中是否缺少了什麼「感動」消費者的要素?
「正如台灣在國際上的發明獎、專利權也不少,設計大獎肯定了台灣的設計能力,但設計與消費市場的落差仍有待克服。如何將策略面的設計與創意資本轉換到產品上,是長期目標,需要更精確、更細緻地了解消費者品味與美感趨勢,」劉維公建議。
台灣設計力,要站在既有的製造技術基礎上,一步步向上墊高。而誰是使設計翅膀起飛的人呢,你我都是。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五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