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里巴人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足厥陰肝經經筋圖
足厥陰肝經

肝經共十四穴,原穴為太衝穴,絡穴為足少陽膽經之光明穴。與膽經相表裡,以裡症虛症為主。

語音解說:足厥陰肝經

1.經中穴道:

起自足大趾末節甲根後叢毛中之大敦穴(井穴),由大趾、次趾岐骨縫間動脈應手陷中為行間穴(療穴),再上行至第二蹠骨前凹陷中之太衝穴(原穴)。由太衝穴沿足背上至內踝橫前一寸之中封穴(經穴),上行內踝五寸蠡溝穴,再上行二寸為中都穴,上行至犢鼻下二寸旁陷者為膝關穴,上行膝內輔骨下屈膝內側紋頭之曲泉穴(合穴),上行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為陰包穴,再上行至股內側足少陰腎經內股鼠蹊氣沖穴下三寸為五里穴,氣沖穴下二寸抵恥骨盡處之陰廉穴(鼠蹊穴),過陰器(又名宗筋)至厥陰之大絡、睪之系為急脈穴,由腹部斜外上行,至第十一肋骨與腋中線處(腹外側凹陷處)之章門穴(臟會穴、脾功穴),由章門穴再斜內中上行至乳下一寸半(七、八肋間)之期門穴(肝功穴)。

2.循行路徑:

(1)足厥陰肝經部分:起自足大趾叢毛際之大敦、行間穴,從行間上循足跗上廉太衝穴,從太衝去踝一寸至中封穴,循內踝五寸入蠡溝穴,上踝七寸為中都穴,上內踝八寸,交出於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踝內廉膝關之曲泉穴,從曲泉循股內經陰包、五里穴,入於毛之陰廉穴,過陰器,入抵小腹,上行於章門穴,從章門穴循行期門穴,從期門穴內行,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散布於臟腑,循喉嚨之後,上頏顙(額頭)連目系,與督脈會於顛頂。

(2)足厥陰肝經部分:其有一支者,不會於顛頂,但從目下面頰裡環唇內。

(3)手太陰肺經部分:又一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於肺,以交於手太陰肺經。

3.疾病症候

患足厥陰肝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生殖器為主,其次是泌尿與腸部疾患,並主胸痛,有下列病候:腰痛不能俯仰、女小腹腫、喉乾、面塵脫色、胸中滿悶、嘔吐氣逆、水瀉完榖不化、遺尿或小便不通、崩漏、子宮下垂。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2 - 足厥陰肝經 part 1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2 - 足厥陰肝經 part 2


延伸閱讀: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厥陰肝經經筋圖
足厥陰肝經

肝經共十四穴,原穴為太衝穴,絡穴為足少陽膽經之光明穴。與膽經相表裡,以裡症虛症為主。

語音解說:足厥陰肝經

1.經中穴道:

起自足大趾末節甲根後叢毛中之大敦穴(井穴),由大趾、次趾岐骨縫間動脈應手陷中為行間穴(療穴),再上行至第二蹠骨前凹陷中之太衝穴(原穴)。由太衝穴沿足背上至內踝橫前一寸之中封穴(經穴),上行內踝五寸蠡溝穴,再上行二寸為中都穴,上行至犢鼻下二寸旁陷者為膝關穴,上行膝內輔骨下屈膝內側紋頭之曲泉穴(合穴),上行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為陰包穴,再上行至股內側足少陰腎經內股鼠蹊氣沖穴下三寸為五里穴,氣沖穴下二寸抵恥骨盡處之陰廉穴(鼠蹊穴),過陰器(又名宗筋)至厥陰之大絡、睪之系為急脈穴,由腹部斜外上行,至第十一肋骨與腋中線處(腹外側凹陷處)之章門穴(臟會穴、脾功穴),由章門穴再斜內中上行至乳下一寸半(七、八肋間)之期門穴(肝功穴)。

2.循行路徑:

(1)足厥陰肝經部分:起自足大趾叢毛際之大敦、行間穴,從行間上循足跗上廉太衝穴,從太衝去踝一寸至中封穴,循內踝五寸入蠡溝穴,上踝七寸為中都穴,上內踝八寸,交出於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踝內廉膝關之曲泉穴,從曲泉循股內經陰包、五里穴,入於毛之陰廉穴,過陰器,入抵小腹,上行於章門穴,從章門穴循行期門穴,從期門穴內行,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散布於臟腑,循喉嚨之後,上頏顙(額頭)連目系,與督脈會於顛頂。

(2)足厥陰肝經部分:其有一支者,不會於顛頂,但從目下面頰裡環唇內。

(3)手太陰肺經部分:又一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於肺,以交於手太陰肺經。

3.疾病症候

患足厥陰肝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生殖器為主,其次是泌尿與腸部疾患,並主胸痛,有下列病候:腰痛不能俯仰、女小腹腫、喉乾、面塵脫色、胸中滿悶、嘔吐氣逆、水瀉完榖不化、遺尿或小便不通、崩漏、子宮下垂。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2 - 足厥陰肝經 part 1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2 - 足厥陰肝經 part 2


延伸閱讀: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

膽經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虛穴,絡穴為足厥陰肝經之蠡溝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所以它能治療發熱病,主要腧穴大致在足部以下,它的性質介於太陽陽明之間。

語音解說:足少陽膽經
1.經中穴道

頭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眼尾處目銳眥去五分之瞳子穴(療穴),下外斜行至耳前起骨下屏間之聽會穴(療穴),再沿耳前直上行至髮際之客主人穴(上關穴),再上內斜行兩太陽曲角上廉之頷厭穴。從頷厭穴後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之中為懸顱穴,後下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下廉懸釐穴,再後行經耳前髮際曲隅陷中之曲鬢穴,再上入髮際耳後半寸之率谷穴,再延耳後髮際內二寸下行經天衝、浮白、竅陰、完骨等穴。從耳根後方凹處之完骨折上行,循頭中線神庭穴旁三寸至前額為側髮際之本神穴,再往下斜行至眉上一寸微彎處之陽白穴(療穴),在此往上後直行入髮際五分處之臨泣穴(頭),延此線循耳後沿經目窗、正營、承靈,至行至耳後枕外粗隆外側之腦空穴,再下行至枕下骨,斜方肌外側凹陷處之風池穴(療穴)。從風池下行肩上高處後沿之肩井穴(療穴),再下行腋下三寸胸旁之淵液穴,下行復前一寸為輒筋穴,沿下腹脅內行至第九肋間(乳下二肋)端賵下五分之日月穴(膽功穴),再下斜後行,至腹後側部第十二肋之京門穴(膽功穴),再前斜下行至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之帶脈穴(療穴),再前斜下行至髂骨(腰骨)與關元平之五樞穴,再下五分之維道穴,從維道後行三寸為居穴(療穴),轉大腿外側下行,至大轉子後上方之環跳穴(療穴),從環跳下斜中行腿外側至膝上七寸為風市穴(療穴),從風市下髀骨外,膝上外廉五寸分肉陷中之中瀆穴,下行膝上三寸為陽關穴(療穴),膝下外側二寸之陽陵泉穴(筋會穴、合穴),下行外踝上七寸內斜三分之陽交穴,從陽交穴前外斜為外邱穴,在外踝上五寸為光明穴(療穴),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內斜三分為陽輔穴(經穴),外踝上三寸為懸鍾穴,又名絕骨穴(隨會穴),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之邱墟穴(原穴),從邱墟下行三寸在足小趾四指本節後足跗間陷中之足臨泣穴(輸穴),再下行五分至第四、五蹠骨間之地五會穴,下行一寸至第四、五趾縫間為俠谿穴,止至無名趾外側足端之足竅陰穴(井穴)。

2.循行路徑

(1)足少陽膽經部分:起於兩目銳眥之瞳子穴,循聽會、客主人(上關)穴,上抵頭頷厭穴,循懸顱、懸釐、曲鬢、率谷,折而下行於耳後之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等穴,折外上行至眉頭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等穴,循頸至風池穴,過手少陽三焦經之天牖穴之前,至肩上本經之肩井穴,從肩井穴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穴處。

(2)頭部無經穴部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從此一小支之脈,行於頭之無穴處。

(3)足陽明胃經與手少陽三焦經部分:其支者別銳眥下足陽明胃經之大迎穴,合手少陽三焦經抵眼目眶下,挾頰車穴下頸合缺盆穴下方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穴,散布臟腑,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環跳穴。

(4)足少陽膽經部分:其支者從缺盆下腋之淵液穴,循胸入輒筋穴,經日月穴過季脅至京門穴,再循行帶脈、五樞、維道、居,下合、髀厭中環跳穴,從環跳以下循髀陽風市穴,再中瀆、陽關、出膝外廉陽陵泉穴,再循行陽交、外邱、光明等穴,下外輔骨之前陽輔穴,直下抵絕骨之端懸鍾穴,從懸鍾穴下出外踝之前邱墟穴,循足跗上臨泣穴,入第四、五蹠骨間之地五會穴,下行一寸至第四、五趾縫間為俠谿穴,止至無名趾外側足端之足竅陰穴。

(5)足厥陰肝經部分: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以交於足厥陰肝經。

3.疾病症候

患足少陽膽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頭部、目、耳、鼻、喉、胸脅、發熱病、軀體側面疾病。有下列病候:面癱、口苦、脅痛、偏頭痛、乳汁少、乳腺炎、腰痛、胯痛、帶下、月經不調、坐骨神經痛、膽道疾病、膝關節痛、本經所經之處皆痛。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1 - 足少陽膽經 part 1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1 - 足少陽膽經 part 2


延伸閱讀: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

膽經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虛穴,絡穴為足厥陰肝經之蠡溝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所以它能治療發熱病,主要腧穴大致在足部以下,它的性質介於太陽陽明之間。

語音解說:足少陽膽經
1.經中穴道

頭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眼尾處目銳眥去五分之瞳子穴(療穴),下外斜行至耳前起骨下屏間之聽會穴(療穴),再沿耳前直上行至髮際之客主人穴(上關穴),再上內斜行兩太陽曲角上廉之頷厭穴。從頷厭穴後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之中為懸顱穴,後下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下廉懸釐穴,再後行經耳前髮際曲隅陷中之曲鬢穴,再上入髮際耳後半寸之率谷穴,再延耳後髮際內二寸下行經天衝、浮白、竅陰、完骨等穴。從耳根後方凹處之完骨折上行,循頭中線神庭穴旁三寸至前額為側髮際之本神穴,再往下斜行至眉上一寸微彎處之陽白穴(療穴),在此往上後直行入髮際五分處之臨泣穴(頭),延此線循耳後沿經目窗、正營、承靈,至行至耳後枕外粗隆外側之腦空穴,再下行至枕下骨,斜方肌外側凹陷處之風池穴(療穴)。從風池下行肩上高處後沿之肩井穴(療穴),再下行腋下三寸胸旁之淵液穴,下行復前一寸為輒筋穴,沿下腹脅內行至第九肋間(乳下二肋)端賵下五分之日月穴(膽功穴),再下斜後行,至腹後側部第十二肋之京門穴(膽功穴),再前斜下行至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之帶脈穴(療穴),再前斜下行至髂骨(腰骨)與關元平之五樞穴,再下五分之維道穴,從維道後行三寸為居穴(療穴),轉大腿外側下行,至大轉子後上方之環跳穴(療穴),從環跳下斜中行腿外側至膝上七寸為風市穴(療穴),從風市下髀骨外,膝上外廉五寸分肉陷中之中瀆穴,下行膝上三寸為陽關穴(療穴),膝下外側二寸之陽陵泉穴(筋會穴、合穴),下行外踝上七寸內斜三分之陽交穴,從陽交穴前外斜為外邱穴,在外踝上五寸為光明穴(療穴),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內斜三分為陽輔穴(經穴),外踝上三寸為懸鍾穴,又名絕骨穴(隨會穴),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之邱墟穴(原穴),從邱墟下行三寸在足小趾四指本節後足跗間陷中之足臨泣穴(輸穴),再下行五分至第四、五蹠骨間之地五會穴,下行一寸至第四、五趾縫間為俠谿穴,止至無名趾外側足端之足竅陰穴(井穴)。

2.循行路徑

(1)足少陽膽經部分:起於兩目銳眥之瞳子穴,循聽會、客主人(上關)穴,上抵頭頷厭穴,循懸顱、懸釐、曲鬢、率谷,折而下行於耳後之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等穴,折外上行至眉頭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等穴,循頸至風池穴,過手少陽三焦經之天牖穴之前,至肩上本經之肩井穴,從肩井穴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穴處。

(2)頭部無經穴部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從此一小支之脈,行於頭之無穴處。

(3)足陽明胃經與手少陽三焦經部分:其支者別銳眥下足陽明胃經之大迎穴,合手少陽三焦經抵眼目眶下,挾頰車穴下頸合缺盆穴下方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穴,散布臟腑,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環跳穴。

(4)足少陽膽經部分:其支者從缺盆下腋之淵液穴,循胸入輒筋穴,經日月穴過季脅至京門穴,再循行帶脈、五樞、維道、居,下合、髀厭中環跳穴,從環跳以下循髀陽風市穴,再中瀆、陽關、出膝外廉陽陵泉穴,再循行陽交、外邱、光明等穴,下外輔骨之前陽輔穴,直下抵絕骨之端懸鍾穴,從懸鍾穴下出外踝之前邱墟穴,循足跗上臨泣穴,入第四、五蹠骨間之地五會穴,下行一寸至第四、五趾縫間為俠谿穴,止至無名趾外側足端之足竅陰穴。

(5)足厥陰肝經部分: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以交於足厥陰肝經。

3.疾病症候

患足少陽膽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頭部、目、耳、鼻、喉、胸脅、發熱病、軀體側面疾病。有下列病候:面癱、口苦、脅痛、偏頭痛、乳汁少、乳腺炎、腰痛、胯痛、帶下、月經不調、坐骨神經痛、膽道疾病、膝關節痛、本經所經之處皆痛。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1 - 足少陽膽經 part 1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1 - 足少陽膽經 part 2


延伸閱讀: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筋圖

手厥陰心包絡經

心包經共九穴,原穴為大陵穴,絡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外關穴。厥陰是陰氣消盡的意思,適應虛症裡症,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

語音解說:手厥陰心包經
1.經中穴道

起自胸乳處(第四肋)外側一寸之天池穴,經腋平線下行二寸之天泉穴,下行肘內廉大筋內側橫紋頭下陷之曲澤穴(合穴),從曲澤下行掌後去腕五寸門穴(療穴),下行掌後三寸兩肋間陷中之間使穴(經穴),下行掌後二寸兩肋間之內關穴,下行腕關節橫紋上兩肋間之大陵穴(原穴),再下行掌中第二、三掌骨間之勞宮穴(療穴),沿手掌食指外側,止至中指末端指甲旁之中衝穴(井穴)。

2.循行路徑

(1)手厥陰心包絡經部分:起自於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屬心包絡之經,內行下膈,歷絡三焦者,散布於腹之上、中、下三焦。

(2)手厥陰心包經部分: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從天池循臑內至天泉。從天泉穴循行手肘經手太陰肺經及手少陰心經兩脈之間,入肘內曲澤穴。下臂行兩筋之間,門、間使、內關、大陵四穴,再入掌中勞宮穴。從勞宮穴循中指出其端,即中衝穴。

(3)手少陽三焦經部分:手厥陰心包絡經行至中指出,至中衝穴即交於手少陽三焦經。

3.疾病症候

患手厥陰心包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胸、心、胃、神志病為主,有下列病候:心悸、失眠、手心發熱、肘臂拘攀、腋下腫、胸脅部支撐脹滿、心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心煩。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1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2


延伸閱讀: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筋圖

手厥陰心包絡經

心包經共九穴,原穴為大陵穴,絡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外關穴。厥陰是陰氣消盡的意思,適應虛症裡症,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

語音解說:手厥陰心包經
1.經中穴道

起自胸乳處(第四肋)外側一寸之天池穴,經腋平線下行二寸之天泉穴,下行肘內廉大筋內側橫紋頭下陷之曲澤穴(合穴),從曲澤下行掌後去腕五寸門穴(療穴),下行掌後三寸兩肋間陷中之間使穴(經穴),下行掌後二寸兩肋間之內關穴,下行腕關節橫紋上兩肋間之大陵穴(原穴),再下行掌中第二、三掌骨間之勞宮穴(療穴),沿手掌食指外側,止至中指末端指甲旁之中衝穴(井穴)。

2.循行路徑

(1)手厥陰心包絡經部分:起自於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屬心包絡之經,內行下膈,歷絡三焦者,散布於腹之上、中、下三焦。

(2)手厥陰心包經部分: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從天池循臑內至天泉。從天泉穴循行手肘經手太陰肺經及手少陰心經兩脈之間,入肘內曲澤穴。下臂行兩筋之間,門、間使、內關、大陵四穴,再入掌中勞宮穴。從勞宮穴循中指出其端,即中衝穴。

(3)手少陽三焦經部分:手厥陰心包絡經行至中指出,至中衝穴即交於手少陽三焦經。

3.疾病症候

患手厥陰心包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胸、心、胃、神志病為主,有下列病候:心悸、失眠、手心發熱、肘臂拘攀、腋下腫、胸脅部支撐脹滿、心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心煩。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1


[教學影片]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2


延伸閱讀:

bangdo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